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郑成功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郑成功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郑成功教案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4、仿写第五小节。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揭题。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2、听说过郑成功吗?学生交流。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2、检查生字词。⑴读准字音。残酷奴役慷慨激昂允许铁甲舰街头巷尾融洽酋长⑵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⑶指名读课文。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⑸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四、作业布置:1、读抄词语。2、练读课文。郑成功教案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意思,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及其领导的军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3.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写法,描绘一个战斗场面。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电影《大英雄郑成功》的几个片断、地图、词语和文中的几段话。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板书:英雄(红色粉笔)2、你喜欢英雄、崇拜英雄吗?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呢?说给大家听听。3、小结:英雄有不同的类型,像同学们说的黄继光、董存瑞等属于战斗英雄,像岳飞就属于民族英雄(板书:民族),什么是民族英雄?就是在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为保卫民族利益立下伟大功绩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民族英雄,叫——,板书课题:郑成功。评点1:这段课前谈话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英雄”话题展开,既能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又解决了学生对“民族英雄”这个词语的理解,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一、播放录像,导入学文1、既然郑成功是一位民族英雄,那么他有什么伟大的历史功绩呢?2、播放荷兰侵略者驻台湾头目揆一举着白旗向郑成功投降并在归还文书上签字的录像,提示:看清楚这段录像告诉我们什么事?3、交流看到的情景。4、看了这段录像,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怎样打败侵略者收复台湾?收复后又做了些什么?)交流板书: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评点2:选取荷兰人举白旗投降、双方签字这一段声色形兼备的录像来导入,一是让郑成功的这一历史功绩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二是由这一历史性时刻向前向后延伸,很自然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二、放声读文,读准读通1、出示一组词语,检查音准2、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课文就是写了收复台湾和建设台湾这两方面的内容吧!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收复台湾”这部分,好不好?三、学习1—3自然段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3自然段,你觉得这三段内容中哪一段话最能表现出郑成功的英雄气概?把它划出来。2.交流出示: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3、读懂、读好重点句:①在这段话中你有不理解的词吗?(“慷慨激昂”和“横行霸道”较难理解)②联系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说自己对“横行霸道”的理解。(根据情况提示“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等词)③导语:看到侵略者强占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台湾岛,并且在岛上残酷地奴役台湾人民,在那里横行霸道,无恶不作,郑成功的心情如何?(气愤、愤慨)你我作为中国人,心情如何?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怎么读好郑成功说的这段话?④练读——指名读——评读——再读,直到读出慷慨激昂的语气。什么叫“慷慨激昂”,现在懂了吗?评点3:两个词语的教学颇具特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