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语言.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语言.doc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语言.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语言姓名:李惠静学号:1032194022一个前题:在这里所指的教学语言是指使用学习者的目的汉语。教学语言使用汉语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思维。但是,在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我们不应该排除使用学习者母语教学,因为目的语和母语虽然是不同的语言,但是思维是有相似性的。比如事物的名称学习,比如一些语法专有名词的学习,只需要说出则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一方面是需要汉语教师灵活变通的,外语如果对于汉语教学没有意义的话也不会要求汉语教师至少掌握一门外语。1、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2、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特点3、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编制策略4、教学语言和情感调节5、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研究的意义6、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研究的方法论一、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指的是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背景下编制、使用的语言它是语言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手段。教学过程的进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依赖这种教学语言。它以目标语汉语为材料以适应课堂背景下的语言教师和学生的交际为目的以课堂用语、讲授用语、师生交流用语及教师反馈用语这四大要素为构成成分并具有自身独特特征的一种语言。二、教学语言的特点1、双重性(即是讲授语言又是目的语。教师举出的例句也具有双重功能:一是解释功能二是学习功能)2、产生的阶段性(初级、中级和高级)3、可接受性(符合学习者者需要的“可理解输入”)4、发展过程的可塑性和不稳定性5、受限性(语音、词汇、结构及话题和文化受限)6、与自然语言的关系上的参数递变性3.发展过程中的可塑性和不稳定性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和学生是可变项。如果把教学语言看成一个函数那么课堂、学生这些可变项会不断改变教学语言这个函数的值。教学语言要迁就学生的汉语能力水平必须随时自觉地改变其中可变项的各种参数。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不稳定性它并与之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是一种动态的语言系统它在课堂背景下的双向语言活动中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状态。6.与自然语言的关系上的参数递变性教学语言在一定阶段上产生它具有阶段性在一定阶段上产生和使用。正如前文所述到一定的高级汉语教学阶段教学语言会不断和自然的目标语重合。如果说自然语言的各种值组成一个水平线教学语言则因课堂交际策略的需要而从这个水平线上下滑去迁就学生的中介语系统。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是一种迁就系统向学生的汉语能力水平曲线迁就以后再带领学生的中介语接近目标语。三、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编制策略1.回避和迂回回避的对象是教学对象没有学习过的词语、语法点和教学对象没有接触过的目标语文化因素这些足以成为教学对象的输入障碍。但教学语言的言语行为主体非要表达某种意思时往往采取迂回的方式。如:(1)有的人吃饺子喜欢用一种酸的像酒一样的东西。(2)丈夫应该帮助爱人做家里的事吗(3)请看从下面数第八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迂回虽然可能导致信息的缺损或部分变形但却为课堂背景下的成功的交际铺平了道路。2.替换和变换替换主要是指有同义、近义关系的词语之间的换用。同义、近义词语之间有难和易的差别也有习得顺序的先后的不同。有时想用一个词表达一个意思但不能肯定学生的大脑记忆库中有这个词于是以一个学生记忆库中已有的而意思上基本能代替的词来替换。例如:4想一想是不是丢了什么5传说年是一种很厉害的动物。一种特殊替换:有时候教学语言的言语行为主体很难找到一个目标语中的替换体迫于交际的压力也以学生母语中等义基本等义的某个词代替目标语中的某个语形成一种Pildgin混杂语式的教学语言。例如:6这是前边的这个verb的complement。变换指的是同义异构式之间的替换某些特殊的句法结构在学生未习得之前教学语言的言语行为主体以学生已习得的同义异构式来替换它们以消除交际障碍。例如:7a.我骂他他哭了。b.我骂哭了他。8a.他唱歌唱得很好。b.他歌唱得很好。78a和b有变换关系在学生的汉语能力不足以输入并理解b的复杂性时教学语言的言语行为主体有必要考虑选择a。3.简化和繁化简化主要是指对句子中非必要成分的简化使句子成为浓缩过的句子。繁化一是故意过分使用某些语言成分比如正在学习的词或者句子语言教师有时为加深学生的印象故意过分使用这些语言成分例如:先学生词,跟我念生词。后一句中的“生词”完全是可以承前省略的。二是使用类似前文所谓的迂回的手段扩展原来可以很简洁的句子例如:在没有学过9之前可能用10。9谁想去谁都可以去。10你想去你可以去我想去我可以去他想去他可以去大家想去大家都可以去。4.重复和复指教学语言的言语行为主体担心或者为了防止某些可能困难的语言成分在学生一方有输入障碍常常重复这些语言成分形成一个语言成分连续出现两次甚至多次的现象。这是一种单纯的重复。还有一种非单纯的重复是通过复指形成的重复。某语义成分出现以后言语行为主体为加强该语义信息的强度在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