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运用“小组学习”培育合作意识小组学习是为学习方便、增效而组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处理好班级中最重要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捷径之一。通过小组学习,教师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机会;学生也会在不断交往中逐步学会尊重、接纳、争辩、合作、关心与帮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重编组,以扩大接触层面,提高合作能力。一、课堂上的“小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学习活动,使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达到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倒数的意义时,先出示以下几组算式:①7÷2=2÷7=②3÷11=11÷3=③8÷6=6÷8=④17÷5=5÷17=要求每4人一组先分别用分数表示商,再把两个商相乘,然后小组讨论:每个乘法算式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每个乘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具有这种特征的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并根据规律再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来,再逐步概括出倒数的定义。并再此基础上讨论得出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这样通过小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取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互相学习的能力。二、运用“小组学习”形式开展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教师在数学知识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处理,以活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他们按要求去实践、摸索、总结,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时,让每个组多准备一些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卡片,有相同大小的,也有不相同的,在一起摆、拼、剪、移、想、说、评,同时教师相应地给予指点和提示,让每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直观地感知,在动手操作中获取,在辩论中总结,在互助中提高。这样,学生既牢固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又在活动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通过“小组学习”提高学生相互评价的能力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培养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评价的能力,而小组学习就为互相评价提供了条件与机会。例如,在教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例题后,出示:试一试,分别写出4、0.6、7.5的倒数。每人先独立试一试,再在小组中讨论,评价。在讨论的过程中让组内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深化认识、正确评价,并从中品尝到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在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各个方面完善自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在“小组学习”中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学习困难的学生知识缺漏多。由于自卑,有不懂的地方也不敢向老师提出,老师又未必能全部考虑到,这样,学习就越来越困难。而在小组学习中情况就截然不同了,他们没有了顾虑,不会的问题也就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互相帮助,不仅学习困难学生学得愉快,其他学生也得到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精神”。五、通过“小组学习”,发展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数学来源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当学生获取了一些知识后,教师要善于为小组学习创设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用以解答一些常用的简单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后,可以设计如下题目:1、每小组找一个萝卜,运用已学的知识,在不改变萝卜形状的前提下通过实验讨论求出萝卜的体积。2、通过测量,算一算自己的铅笔盒的体积,深入生活实际测量并计算砖、木箱等物体体积。3、通过测量,计算出每个组员所住房间占有空间的大小。这些均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一触即发。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讨论钻研热情,会促使每位组员兴致勃勃地主动参、主动发言、主动评价、主动获取。通过互助测量计算出萝卜、铅笔盒、木箱等物体的体积,使所学的体积计算方法得理解与应用,并在应用中真正品尝到劳有所获的苦于乐,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这样的学习与应用,既激发了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真实情感,又提高了他们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迎接新世纪挑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