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课【作业】1.你用过“学生成长记录袋”吗?说说你的做法和心得。如果没有用过,请说说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有哪些好处,你今后打算怎样在教学中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答:(1)、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学生发展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它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我对于这方面的理解是: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学生按照既定的目标,自主地将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作业、作品收集存储起来,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通过自己的分析、反思及他人的客观评价,认识成长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的一种评价方式。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作用概括为:展示成长成果、描述成长过程、反思成长轨迹、评估成长水平、沟通成长信息,最后达到自我激励,不断完善自我的目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一个对照自己发展的机会,人只有在经常的对比中才能更快的进步,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在平时学习中,要求每位学生都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将自己的日常学习活动情况记入记录袋。在学生对自己日常学习情况不断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自己的思维条理清晰。有利于及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引导学生不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学会并善于自我总结,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学习。(2)、我打算在今后教学中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做法:1.封面设计要别致:让学生自行设计封面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内容收集要丰富:学生喜欢的作品与成果,或者他们愿意留下来认为有重要价值的材料或作品。二是家校联系册,里面有家长的评价,有教师的评价、学生自己的反思等内容,是及时、全面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过程的有效凭据;三是荣誉卡及平时获得的奖状;四是有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最满意的作业、图画、手工制作等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的作品;五是各学科评价表。①、定期展示、交流学生成长记录袋②、充分发挥“家校联系册”潜在的教育功能③、扬弃记录袋内容2.教学评价要以师生的共同成长为评价的根本目的。你认为,什么样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答:1、保障学生得到公平的评价;2、评价关注过程;3、张扬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多元的、全程的、全面的、民主的评价办法,通过教学效果及教师反馈能够看出效果很好。而实施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组织学生自评、设计课堂作业、设计并组织模块任务、设计学习外延评价内容并与家长沟通等,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在科学、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3.只有设计出以趣味性、实用性、综合性、层次性和拓展性作业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课堂作业,才能满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需要。举出一个你比较满意的、自己设计的、有创意的课堂作业。答:七年级《2.4计算机中的文件管理》一、填空:1、___________是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2、____________是一组相关文件的集合.3、文件名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__.4、文件夹里可以放_________,也可以放________.5、计算机中的信息是以_______的形式存放.6、文件名的长度最多不能超过____个字符.7、文件夹列表也称为_______结构二、判断:1、作文.txt和作文.doc是同一个文件.()2、文件夹的命名方法与文件相同,但文件夹没有类型之分.()3、123*.mp3和pic/.doc都是有效文件名.()三、连线题:中博会.ppt图片文件中博会.mp3Word文件中博会.doc音频文件中博会.jpg幻灯片文件4.在“正确对待分数”(专题二_话题四_问题1)一节中,专题文本展示了“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随笔”。你在遇到类似情形时,是怎么做的?写一个你自己的关于“正确对待分数”的“教学随笔”。答:我们通常把分数看的很重,因为通过分数可以测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尺度,它可以反映出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是衡量学生学业的重要标准,但也不能把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更注重的是学生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那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不是最高分的学生,但其思维优势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越来越明显。而过分地注重学生的分数,有可能导致学生厌学。所以,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分数,要尽量留住学生最宝贵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的身体和心智健康地成长!以前教过的一名学生。在期末测试中,平时上机完成任务又快又好,但在期末测试却出乎意料,这一表现让我感觉诧异。随后,我找他谈话,他说:“在笔试测试中,不愿意读题,更不愿意动笔去写,能简单就简单,而且在操作练习时,有些操作很熟悉,但通过笔去写就忘了它的名字。”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