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阿尔都塞: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重新考证HYPERLINK"http://210.46.107.83: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l"#"张一兵【专题名称】HYPERLINK"http://210.46.107.83: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l"#"哲学原理【专题号】B1【复印期号】2002年09期【原文出处】《HYPERLINK"http://210.46.107.83: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l"#"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京)2002年03期第64~74页【作者简介】张一兵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阿尔都塞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分期理论,是以意识形态与科学的认识论断裂为其质性分界线的。在上一世纪60年代,他公开指认了存在于青年马克思文本中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问题式,宣判了将马克思主义人本学化的重罪。在“保卫马克思”的旗帜下,阿尔都塞以准结构主义的逻辑构架独断地诠释了马克思各个不同时期的哲学文本,第一次打破了由前苏东理论界制造的同一性马克思的幻象。【关键词】HYPERLINK"http://210.46.107.83: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l"#"西方马克思主义/HYPERLINK"http://210.46.107.83: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l"#"马克思主义哲学史/HYPERLINK"http://210.46.107.83: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l"#"青年马克思/HYPERLINK"http://210.46.107.83: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l"#"认识论的断裂关于马克思哲学思想史的历史考证和重解,实际上是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一书的重头戏,也是他初登欧洲学术舞台亮相而令人注目的辉煌一幕。(注:今村仁司说:“海德格尔在西欧形而上学之河中给尼采以一定的地位,并且完成了重新解读他的工作,阿尔都塞关于马克思的解释理论也做出了与此相类似的贡献。”这个评价有一定的道理。今村仁司:《阿尔都塞:认识论的断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应该指出,正是阿尔都塞关于问题式的认知结构,深化了马克思思想的科学理论研究;他对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分界问题的确证,构成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进程的分期标准。阿尔都塞第一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史上明确提出,马克思的思想进程存在着一个从史前时期到科学形态的转换,即从人本主义意识形态向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这是通过1845年发生在青年马克思身上的“认识论上的断裂”实现的。阿尔都塞的这一分期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于:按照他这种新的划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学派所倍加推崇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时期成了青年马克思意识形态框架发展的最高阶段,而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产生正是建立在对《手稿》人本主义框架的根本否弃之上。这一点有其明确的针对性,在一定的意义上说,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思想史这一新的断代理论、对人本主义的马克思诠释学有着釜底抽薪的意味,其理论影响的轰动效应实属必然。(注:今村仁司说,1865年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思》和《读<资本论>》两本书的出版,是整个20世纪60年代“重新书写和解释马克思历史的重大事件”。这一评价一点也不过分。今村仁司:《阿尔都塞:认识论的断裂》,。)可是我又要说,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思想史的解读带有明显的独断和形而上学特征,这种结构主义理论逻辑必然带有的弊病严重影响了他的学术研究的科学性。这正是我们要认真廓清的。一、马克思思想发展新的历史分期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在只有几句话之长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最初揭示出分界线的。这肯定不能算阿尔都塞的发现,因为,此乃恩格斯在世时对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发生历史时限的惟一指认。而在马克思用于“自己弄清问题”、清算其意识形态理论框架的著作即《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实现了最初的理论“决裂”。所以,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早期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以1845年马克思写下的上述两个当时并未公开问世的文本为分界点,在此之前为意识形态理论框架支配的时期,从此之后则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时期。说1845年以前的马克思是非科学的意识形态,这一观念无疑是阿尔都塞的重要理论创见,对于20世纪60年代那些正在热衷于青年马克思《手稿》的人本学家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具有爆炸性的思想史断代。而对于那些想反方向混淆历史界限的前苏东学界来说,这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