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全技术交底记录编号工程名称施工单位交底提要现场用电安全交底交底日期年月日交底内容:1、高层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及设备容量在50KW者,应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2、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气线路、设备安装、维修或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负责,并要定期检查,建立安全技术档案。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以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3、施工现场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由专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供电的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应按要求作保护接零或做保护接地,但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潮湿或条件较差的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须采用保护接零。4、各种电气设备应装专用开关和插销,插销上应具备专用的保护接零(接地)触头。严禁将导电触头误接作接地触头使用。5、架空供电线路必须用绝缘导线,以绝缘子支承的专用电杆(水泥杆、木杆),或沿墙架设。电杆的板线(拉线)必须装设拉力绝缘子。严禁供电线路设在树上、脚手架上。6、施工现场架空线路应装设在起重臂回转半径以外,如达不到此要求时,必须搭设防护架子,或采用其他措施。7、禁止使用不合格的保险装置或霉烂电线。一切移动式用电的电源线(电缆)全长不得有驳口,外绝缘层应无机械损伤。8、外电架空线路与施工中的建筑物或临时设施的水平安全距离,至少保持下表所列数值。如实际情况保持上述安全距离有困难时,则应采取技术措施防护,并征得有关电业部门的同意,方可施工。外电架空线路与施工中的建筑物(临时设施)的最小安全操作水平距离外电线路电压(V)1以下1~1035~110154~220330~500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4681015上述安全距离,必须同时考虑在施工操作时任何机具或材料等物体搬动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均保持不少于上表的数值。如实际情况保持上述安全距离不困难时,则应采取技术措施保护,并征得有关电业部门的同意,方可施工。9、在输电线路上的上空,应尽量避免有缆风绳等到设备交叉通过,如果确要通过时,应采取措施,例如搭设挡架等以作保护,但必须取得有关电业部门对防护措施的同意和鉴定后,才能操作。10、烟囱、水塔、钢管脚手架、钢井架等高耸构筑物和在雷区施工的工程,在雨季施工前必须安装防雷装置,其接电电阻不应大于4欧。11、人工挖孔桩工程,施工中的井孔必须在井口装设配电箱,以控制桩孔内的用电设备。使用潜水泵、软轴水泵在接通电源前,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返回地面,严禁边抽水边作业若地下水过大,不能达到上述要求者,必须另行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才能作业。12、开关箱必须严格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开关”制,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开关箱内禁止存放什物,门应加锁及应有防雨、防潮措施。13、拆除施工现场线路时,必须先切断电源,严禁留有可能带电的导线。14、拉闸停电进行电气检修作业时,必须在配电箱门挂上“有人操作,禁止合闸”的标志牌,必要时专人看守。电工操作安全技术交底(一)电工安全要求1、经医师鉴定无高血压、心脏病、神经病、癫痫病、聋哑、严重口吃、色盲症等妨碍电气作业的病症和缺陷。2、必须掌握必要的电气知识,并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在准许的工作范围内作业。3、持学习证人员不得独立作业,应在持操作证人的监护下作业。4、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保管专用工具。5、雨、雪及风力六级以上(含六级)等恶劣天气后应对供电线路、用电设施进行检查,确定后方可使用。6、熟练掌握触电紧急救护方法。发生事故后应采取措施,抢救伤员,并及时报告。(二)临时架空电缆线路及变台1、开挖电杆基坑作业时,应与有关单位取得联系,探明地下物状况并采取防护措施。在现场电力、通讯电缆2m范围内和现场燃气、热力、给水、排水等管道1m范围内必须在主管单位人员的监护下人工开挖。2、搬运电杆时,必须统一指挥,协调一致,相互呼应。使用车辆搬运电杆时,必须将电杆绑扎牢固,并保持平衡。3、立、撤电杆作业必须设专人指挥,明确联系信号和人员分工,必要时设专人监护和疏导交通。4、使用汽车起重机立、撤电杆时,应与信号工密切配合,吊点应在电杆重心的上方,距杆根的距离应大于杆长的0.4倍加0.5III。5、人工立杆应使用两副架腿,杆轴向与架腿顶部支点应保持同一直线,并位于架腿两支腿的中心,架腿受力应均衡。基坑填平夯实后方可拆除支腿。立水泥杆时,应采取防滑措施。6、立、撤电杆时,应设置半径为1.2倍杆长的作业区域,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域。立杆作业时,坑内严禁有人。7、蹬杆前应检查电杆埋设的牢固性,确认安全后方可蹬杆。8、杆上作业人员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应放在工具袋内,较大的工具应有绳子拴在牢固的构件上。9、邻近其他带电线路作业时,作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