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互动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怎样实现师生互动呢?本文作者在“自主学习”教学课题研究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明确学习的目的;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关键词创设情景师生互动和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教学过程”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无疑显得很重要。我认为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前提,学生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投入其中,主动的学习。而假设问题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能力的有益尝试。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可行、开放的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那么,怎样实现师生互动呢?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教师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的有序性,合理设置一些有一定层次排列有序的问题情景形成问题链扣,激励学生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力求解开全部问题链扣。比如我在执教《思想品德》的《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一框时,一上课就通过多媒体先后展示四个画面,画面一:聂海胜、费俊龙乘载“神六”遨游太空。画面二:刘翔在奥运赛场上进行110米栏决赛的镜头。画面三:展示“印度洋海啸”时的镜头。画面四:出示日本首相小泉不顾中国人民的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的镜头。这时,我郑重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刚才一段时间里,心里都是怎样想的?经历了那些心里变化?同学们畅所欲言:高兴、惊喜、伤心等。这时,我写下课题开始了一堂课的教学。在这一设计中,学生亲身体验了惊、哀、喜、怒等不同情绪,对人的基本情绪有了比较真实地、深刻地感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比如,我在上“分数的品质”的第一节“诚实的检验”这一节课时,涉及社会上许多阴暗面,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专题辩论会,让学生展开辩论。正方:诚实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是总的趋势,不可阻挡。反方:不诚实是社会的普遍现象,诚实在社会上根本做不到。双方围绕“诚实”这一主体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特别对于反方列举的诸如社会上的贪污、受贿、制假、泛假等现象作了分析,指出随着人民素质的提高,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这些现象是可以取消的。这样一场有意义的辩论结束了。从此不难看出,我们的教学不必太注重最后的结果,关键在于过程。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也得到了锻炼。学生在交锋的过程中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他们既了解了社会、熟悉了社会,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这样一举多得。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吗?所以,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既能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能反映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必将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收获,也使教师得到更多的启示,真正使教学收到明显的效果。三、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似乎在教师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注入式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在被动的接受中学习,无法体现学习的主动性,为了适应现代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思想,还主动权于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以在互助的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鼓励可以说是现代教学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适当的表扬会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在学习中会更加奋发向上。对于学困生来说,对他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和表扬,会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成功的渴望。所以说,适当的运用激励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明确学习的目的,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现在有很多的学生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别谈学习的兴趣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没有目的的学习就是被动的学习,高尔基说过:“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目的。”所以,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当前的学习是为以后的人生做基础,为未来的国家建设作准备,才可以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