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创新能力摘要:本文从生物学角度浅谈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及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尝试,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关键词: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发明创造的可能。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当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生物教学中,问题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起点。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常常是从“问题”开始的。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1.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的表现11.课堂上学生不敢多问。课堂上不敢问的的情形,并非学生的天性,好奇心人皆有之,人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到儿童,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常会问“这是什么?…为什么?”等等,但在家庭,大人对于自己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回避,甚至呵斥孩子。这样孩子的好奇心就受到扼杀,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有问题,也怕此问题太简单与课堂联系不大等原因,被老师拒绝回答。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一直没有表现出来。所以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教师要多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1.2课堂上学生没有问题。问题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并不需要培养。然而,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特别是接受学校教育后,问题意识却日渐淡化。他们带着充满好奇的眼神和满脑子的问题走进教室,却再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有人认为学生没有问题,说明都会了,其实不然,不信出份试卷考一下,不懂的、不会的还有很多,这一问题的根源仍是教育,大部分的师“问”生“答”。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答”的训练,而忽视生“问”的指导与培养,从而导致现在的学生越学越不问,越不善问;越高年级的学生越不会问的尴尬局面。正如有些专家所说的“去问题”教育,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甚至根本不带问题进教室,这种现状对于我们实行素质教育是极其不利的。2.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2.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重视课堂的导入艺术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导人中,要设置问题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的交互作用下,产生一种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出现“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状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的导人创意要能引起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因而,在课前几分钟就要利用多种途径创设问题情景,提供提问的基本知识储备,建立问题的初始态与终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2.1.1通过温故知新,创设问题情境。如在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回忆水分代谢中水的利用,以及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等基础知识作为知识储备,通过日常现象如“叶片为什么是绿的?”、“植物是如何释放氧气?’,等等激励学生思考,并确立光合作用的过程。2.1.2通过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在教学矿质代谢时,可以通过根的交换吸附演示实验。让学生针对整个实验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1.3通过奇闻趣事,创设问题情境。生物科学史中同样有很多生动、有趣的事例可用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在讲授“伴性遗传”时,可先向学生介绍道尔顿和他弟弟是色盲,他妈妈却正常呢?这与性别是否有关?这些问题的设置培养了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的兴趣。2.1.4通过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在讲授“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家做糖拌西红柿或腌咸菜;或给萎蔫的蔬菜撒些水使其恢复原状;观察它们前后有什么变化。学生对此类事实比较感兴趣却无法解释其中的道理,于是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好的导人,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过来。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接触到问题,将学生吸引到教学的内容上来,于是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学习动机。2.2注重引导学生,自己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为老师提供了宝贵的反馈,为教学提供更加切实的问题情境,也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思考、恰当选择,可不讲的,就放手给学生讲;必须讲的,也要尽可能少讲,甚至有意漏讲或错讲,给学生更多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空间。3.营造问题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1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听教师的讲解,根本淡不上“民主”;更有甚者,我们的一些老师特别反感自己在讲课中有学生提出问题。唯恐自己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