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洋务运动摘要:颇具有影响力的洋务运动在中国发展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深刻发掘并了解洋务运动使我们学习近现代史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围绕洋务运动介绍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通过解读其性质作用,分析其历史评价,从而得以全面深入的了解、学习洋务运动,同时结合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讨论它对中国改革的启示。关键词:洋务运动历史背景内容过程灿烂成就失败原因总结启示经验教训深远影响历史评价性质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面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其洋务运动的性质是:自上而下的统治阶级自救运动。虽然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推动了中1国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简介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1860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他们在与外国的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认识到列强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历史背景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捻,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务。2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武器不行,枪炮寙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奕欣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此后开始了以地方为主要势力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代表。兴起和发展过程主持和提倡办洋务的洋务派,是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在外国侵略者扶植下发展起来的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个派别。但洋务运动的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是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方面。起初人数不多,但他们的势力与日俱增。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在朝廷里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奕?和文祥等人,在地方上是握有实权的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其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集团影响较大。3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满洲贵族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用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看是筹划海防,提出十年内建成几只海军的倡议,重要舰船向英国和德国购买,部分船只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造。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北洋海军实力最雄厚,1888年正式成立,拥有军舰二十五艘,官兵四千多人。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竣工。清政府还成立了海军衙门。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有选送了几批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这些留学生回来后,绝大多数成为栋梁之才,热心报国。如詹天佑成为著名铁路工程师,主持修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