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初一数学衔接教学建议近日,各校初一学生入学教育基本结束,已经进入正常的教学时节。由于我县中小学数学教材版本不同,所以给初中数学教学特别是有理数的教学可能带来不便,使得多数初一教师教学产生障碍,或者少数教师稍不留神使学生的基本功再次产生“空洞”现象,影响整个初中数学学习。所以就初一数学衔接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望初一教师们能对吃透学生学习水平,针对性的搞好衔接教学。一、初一课标及教材编写思路课标及教材编写都按四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课标要求:一、“数与代数”中又分: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有理数:(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6)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整式:2(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方程:(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基本技能)(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二、“空间与图形”(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角。(2)会比较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3)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与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4)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5)知道“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细节提醒:标上垂直符号)三、统计与概率:统计:(1)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3(2)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征,能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3)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过程,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4)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能列举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能和同伴交流。学期目标:1、培养数感2、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有理数运算、整式运算、解方程)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体——抽象;抽象——具体)4、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感”的理解: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实际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理解数的意义,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有没有用数的意识。如开会会场,一看,可以估计有多少人,而不是可多人的说法;(例苗子买月饼,用小数的意识)*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如,古人结绳记数,计算机的二进制等*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如,比较大小;在不同情境中理解数的大小,如31这个数,“一个苹果的31是31个苹果,一筐苹果的31,就可能是10个”*让学生学会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如为班级同学编号,用数字描4述身边的事等,学会倾听,从别人对数量的描述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是一种交流。*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在不同的问题中,能选择适当的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如考虑实际意义,飞机最多飞多远,“能追上小明吗”一节的数字变化,带来的运算结果的解释等。例如:下列估算正确的是()A、一支钢笔大约0.5千克B、一张报纸大约有6.5平方米C、一只蜻蜓大约有500克D、100万页的书大约高50米(间接比较法)教材编写主要思路:螺旋式结构二、中小学教材知识衔接中的几个问题1、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在数与代数领域,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表现为由算术数到有理数、实数,由算术运算到代数运算。前者的衔接环节是负数的初步认识,后者的衔接环节是用字母表示数。即非负有理数→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