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项目化东风,推进小说深度学习——以《边城(节选)》的学习为例.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借项目化东风,推进小说深度学习——以《边城(节选)》的学习为例.pdf

借项目化东风,推进小说深度学习——以《边城(节选)》的学习为例.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借项目化东风,推进小说深度学习——以《边城(节选)》的学习为例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越崎中学浙江绍兴312050摘要:新课标对语文学习方式的界定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项目化学习因此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模式。本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边城(节选)》研习为例,力求通过设计真实有效的项目化微活动,促进学生对《边城》及相关小说的自主研习,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微活动;深度学习;小说教学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是指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教师精心设计项目学习任务,整合课程资源,通过综合、开放、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习得语文关键能力,获得语文学习成果,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学习模式。这种建立在真实项目之上的语文学习,也是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边城》以节选形式出现在教材中,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整本书推荐阅读篇目之一,《边城(节选)》是从单篇阅读教学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文学经典范本。笔者试以《边城(节选)》的研习为例,力求通过设计真实有效的项目化微活动,促进学生对《边城》及相关小说的自主研习,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一、教学目标及策略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边城(节选)》所在单元为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该单元属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意在引导学生对中国现当代小说进行进一步的研习。《边城》是一部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散文化的小说,课文节选的是三、四、五、六章,其在叙事方式,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散文化小说特有的艺术特色。基于对文本学习深度与广度的要求,笔者将《边城(节选)》的教学目标,划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即在文本解读层面,把握《边城(节选)》的叙事方式,人物塑造和语言风格等内容,促进整本书的阅读;在散文化小说学习层面,理解散文化小说对传统小说的突破,对审美新范式的探索;在人文主题层面,欣赏民俗风情,感受美好的人性。基于此,笔者选择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策略,并借助设计系列微活动得以展开。从《边城(节选)》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角度设计出若干微活动,每项活动皆可由学生基于文本解读后自主完成。将多项微活动进行整合,按照一定的顺序,放置于一个学生相对熟悉的情境中,从而使多项小活动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项目。学生在合力完成项目的同时,便可以沿着教师设计的探究方向进行深入地学习。二、学习项目的设计(一)问题驱动: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核心任务虽然有部分同学还没完全读过《边城》整本书,但在教师下发的整本书阅读资料中有对该书内容的简介和概括。学生读完之后最感兴趣也最好奇的是最后翠翠有没有等回傩送。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如下驱动问题:“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以这样一句留有悬念的话语戛然而止。这个人就是傩送。傩送最后有没有回来,翠翠最后有没有等到他?小说中没有明确告诉我们,那么你能根据我们课文的节选试着替沈从文先生写一个比较明确的结尾吗?(二)学习过程:搭建学习支架,促进任务完成为确保项目能顺利完成,围绕“续写小说”这一主任务,笔者设计了一系列读写演绘等探究任务,尝试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课前任务:试写人物自传《边城》是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展开叙述的,如果以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来重新叙述,能够体现“传主”的性格特点。这既可以使学生借此熟悉小说情节,更可以使学生较好体悟人物心理。为此笔者设计了以翠翠的口吻,自述生平经历的任务。这个任务安排在课前,以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把握情节走向。任务一:演绎端午相遇端午节是翠翠生命中的重要节日,“翠翠的感情成熟是靠一年一度的端阳划龙船来显示的。”[1]节选四章写了三个端午节。在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巧遇二老傩送,第二个端午节,翠翠认识大老天保。这两个端午节认识的兄弟俩,直接影响了翠翠以后的人生走向。这两次相遇的描写很出色,为真正意义上的把握人物形象与个性,笔者设计了如下微活动:1.读:文本配音,生动再现。教师截取两次相遇的相关电影片断,边播放截取的小视频,边叫学生根据文本内容给视频配音,把学生带到文本情境中,让学生尽情感受体验人物的细微心理、情感的变化。这就使学生懂得抓住人物对话来解读人物个性。2.演:演出神韵,深化意蕴。师生经过研读,抓住小说典型情节片断,让学生改写成课本剧,然后进行表演。这能使学生深入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说主旨。3.画:手绘插图,体悟性格。要求学生在读和演后,再结合小说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