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训练序列(二).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言文训练序列(二).doc

文言文训练序列(二).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初一语文备课组第页共NUMPAGES2页文言文训练序列(二)(一)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加点字词。(4分)①尝与诸小儿游②诸儿竞走取之③唯戎不动④信然2.翻译句子(2分)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3.下列四个选项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诸儿竞走取之B.至之市C.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D.以锤毁之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启示?(2分)(二)商鞅立木令(指商鞅变法的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选自《史记》)1.解释加点字词。(4分)①民怪之②莫敢徙③以明不欺④卒下令2.翻译句子(2分)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3.下列四个选项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而括易言之B.恐民之不信已C.意甚恶之D.恐人闻之而夺己也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三)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卖)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因攫(抢)其金而去。吏捕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取金之时,殊不见人,徒见金耳。”(选自《列子》)1.解释加点字词。(4分)①清旦衣冠而之市②因攫其金而去③吏捕而束缚之④徒见金耳2.翻译句子(2分)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3.下列四个选项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因攫其金而去B.恐人闻之而夺己也C.而括易言之D.既饮而疾4.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本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2分)(四)鲁人执竿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不久)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选自《太平广记》)8.解释加点字(4分)(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2)初竖执之(3)亦不可入(4)遂依而截之9.翻译句子(2分)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10.下列四个选项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遂依而截之B.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C.故时有物外之趣D.数十万之众遂降秦11.老父的做法合适吗?换作你,你会提供给鲁人怎样的建议?从中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