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针灸)腧穴篇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医学(针灸)腧穴篇培训课件.ppt

中医学(针灸)腧穴篇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学(针灸)腧穴篇学习内容1、腧穴的概念2、腧穴的分类3、腧穴的作用4、腧穴的定位5、腧穴的临床应用学时:2学时一、腧穴的概念腧穴与经络、脏腑生理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腧穴病理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穴部位治疗刺激腧穴可通过经络调理气血对相应脏腑的功能活动进行调整腧穴的发展、分类、命名一、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痛为腧定位、命名定位、命名、归经二、分类经穴从名称、位置、归经、作用区分为经外奇穴阿是穴二、腧穴的分类经穴十四经穴分布于十二经脉和督、任二脉的循行路线上,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体部份。十二经脉左右各有一条,故十二经脉上的腧穴都是左右对称的,一个穴名有两个穴位;任、督二脉则是单行线,故任、督二脉上的腧穴是单穴,一个穴名只有一个穴位。经穴在《内经》时计有160个穴名,到现代已发展为361个穴名,670个穴位。十四经穴(经穴)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特点:归经——所有的腧穴都分布在十四经脉上有固定的名称部位主治本经病证: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经外奇穴阿是穴阿是穴(“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指无固定名称、位置,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的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腧穴。特点无固定名称、位置及归经,穴位随病痛部位改变以治局部病变为主。“阿是”的称谓,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也有研究,阿是穴为华佗最早发明。三、腧穴的作用输注气血反应病症防治疾病四、腧穴体表定位方法腧穴的定位方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以病人自身手指为度来取穴的方法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定位法以体表标志为基准,按已规定的寸数进行折量定位。两乳之间——8寸胸骨体下缘至脐中——8寸脐中至耻骨上缘——5寸股骨大转子至膝中——19寸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13寸肩胛骨内缘至背中线——3寸腋前横纹至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膝中至外踝尖——16寸以骨节为标志,将人体各部分规定一定的尺寸进行取穴的方法。解剖标志定位法(自然标志定位法)(1)固定标志:五官、毛发、指(趾)甲、乳头、脐、部分骨节凸起或凹陷、肌肉纹理等固定标志如:两乳中间定膻中。(2)活动标志:采取相应动作姿势才会出现的活动标志。如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活动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咬肌、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等。如:握拳掌后横纹头取后溪。简便取穴法耳尖直上取百会;食指虎口交叉寻列缺;垂臂中指点处是风市;拇指横纹对准虎口寻列缺。腧穴的主治特点(一)近治作用(局部作用)(二)远治作用(远道作用)(三)特殊作用1、近治作用: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例如:睛明、四白、承泣治疗眼病。2、远治作用:十二经脉所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可治疗本经、表里经远隔部位的病症。3、特殊作用(1)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起着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例如:内关——心动过缓、心动过速(2)某些腧穴具有特殊治疗作用例如:灸至阴——矫正胎位;大椎——退热针灸治疗原则(-)局部治疗(二)整体治疗(三)局部与整体同治主治要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同一腧穴,双向主治主治相同,疗效有别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特定腧穴,特定主治不同经穴,不同主治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针灸歌诀行针指要歌或针风,先向风门气海中;或针水,水分夹脐脐边取;或针结,针著大肠泻水穴;或针劳,须向风门及胸膏;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翻胃吐食一般针,针中有妙少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