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热处理原理与马氏体相变强化上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84 大小:12.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钢的热处理原理与马氏体相变强化上学习教案.pptx

钢的热处理原理与马氏体相变强化上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第5章钢的热处理与马氏体相变强化(qiánghuà)2.奥氏体形成(xíngchéng)时的热力学条件3.奥氏体的形成(xíngchéng)过程3.奥氏体的形成(xíngchéng)过程4.奥氏体的形成(xíngchéng)速度及影响因素1~4级——粗晶粒起始(qǐshǐ)晶粒度3)影响(yǐngxiǎng)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过冷奥氏体的冷却(lěngquè)方式1)曲线(qūxiàn)的建立1)曲线(qūxiàn)的建立2)曲线(qūxiàn)分析片状,奥氏体分解(fēnjiě)①片状珠光体珠光体团直径(zhíjìng)及片间距对共析钢强度的影响②颗粒状珠光体颗粒状珠光体的力学性能:1)粒状珠光体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渗碳体颗粒的大小、形态和分布。Fe3C颗粒越细,相界越多,则钢的强度、硬度越高;碳化物越接近于等轴状、分布越均匀,则钢的韧性越好。2)在成分相同(xiānɡtónɡ)的条件下,粒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硬度稍低,但塑性较好。3)在硬度相同(xiānɡtónɡ)的情况下,粒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1)片状珠光体珠光体转变是扩散型相变,包括形核和晶核长大两个基本过程。铁素体和渗碳体都可作为(zuòwéi)领先相在奥氏体晶界形核,然后通过扩散过程长大。2)颗粒状珠光体对于过冷奥氏体直接分解形成的粒状珠光体,是由于A转变时温度低,A有部分(bùfen)未溶解的渗碳体,在保温过程中这部分(bùfen)渗碳体球化,在随后冷却过程中作为颗粒状珠光体的晶核,渗碳体依附于他们生长,从而形成颗粒状珠光体。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至MS点以下,扩散分解受到抑制,直接发生马氏体转变。这种转变属于低温转变,转变产物马氏体(M)为碳在-Fe中的过饱和间隙(jiànxì)式固溶体,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板条马氏体是低、中碳钢、马氏体时效钢、不锈钢等铁基合金中形成的一种典型马氏体组织。板条马氏体组织由许多成群的、相互平行排列的板条所组成(zǔchénɡ),每个板条为一个单晶,尺寸约为。板条之间一般以小角度晶界相间。相邻的板条之间往往存在厚度约为10~20nm的薄壳状残余奥氏体。许多相互平行的板条组成(zǔchénɡ)一个板条束,一个奥氏体晶粒内有几个板条束。板条马氏体的亚结构为高密度位错,所以又称位错马氏体。片状马氏体是在中高碳钢及其合金中形成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片状马氏体的空间形态呈双凸透镜状,由于与试样磨面相截,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针状或竹叶状,故又称针状马氏体。片状马氏体的最大尺寸取决于原奥氏体晶粒大小。片状马氏体内部亚结构主要是孪晶,其中(qízhōng)脊背就是高密度的微细孪晶区。由于马氏体高速形成时相互撞击,使得片状马氏体中有很多显微裂纹,所以增加了钢的脆性。2.马氏体的组织(zǔzhī)形态1)成分(chéngfèn):随着钢中含碳量增加,板条马氏体数量降低,片状马氏体数量增加。-Fe为体心立方结构,由于碳的过饱和,使c轴伸长,a轴缩短,发生正方畸变(jībiàn),因此马氏体具有体心正方结构。c/a称为正方度,含碳量越大则正方度越大。1)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高硬度和高强度是马氏体的显著特点。马氏体硬度随含碳量增加而升高(shēnɡɡāo),但在0.6%C时达到最大值,随后由于残余奥氏体的增加,硬度反而降低。1)马氏体转变条件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上临界冷却速度Vk;奥氏体必须深度(shēndù)过冷(温度低于Ms点);贝氏体转变(zhuǎnbiàn)是介于珠光体和马氏体转变(zhuǎnbiàn)之间的一种转变(zhuǎnbiàn),又称中温转变(zhuǎnbiàn)。其转变(zhuǎnbiàn)特点具有珠光体转变(zhuǎnbiàn)和马氏体转变(zhuǎnbiàn)的某些共同特征,如相形成的无扩散性及碳化物析出的扩散性。转变(zhuǎnbiàn)产物为贝氏体(B)是含碳过饱和的铁素体和碳化物的机械混合物。1)上贝氏体中高碳钢大约在550-350℃之间形成上贝氏体,特点是铁素体呈大致平行的条束状,自奥氏体晶界一侧或两侧向A晶界内伸展,渗碳体分布于铁素体条之间,在光学(guāngxué)显微镜下观察呈羽毛状。1)上贝氏体形成温度较高,其中铁素体粗大(cūdà),塑性抗力低,上贝氏体中的Fe3C分布在铁素体条之间,易于引起脆断。因此,上贝氏体强度和韧性均较低。回火1)马氏体中碳的偏聚1)马氏体中碳的偏聚1)马氏体中碳的偏聚1)马氏体中碳的偏聚1)马氏体中碳的偏聚1)马氏体中碳的偏聚回火(huíhuǒ)马氏体1)强度和硬度随回火(huíhuǒ)温度的升高,钢的强度和硬度下降二次硬化(yìnghuà)现象第一类回火脆性——淬火碳钢在200-400℃温度(wē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