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二篇短期经济波动本篇主要内容:第33章总需求和总供给第34章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问题1:国民经济非均衡的表现是什么,它们的变化趋势如何?第33章总需求和总供给经济运行按照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这样的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33.1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尽管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在预测经济波动,但是,许多学者还是认为:经济波动是无规律和无法预测的大多数宏观经济指标同时波动随着产量的减少,失业增加图1.观察短期经济波动图1.观察短期经济波动Figure1ALookAtShort-RunEconomicFluctuations33.2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经济变量可以分成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也就是与实际产出相关的和与价格相关的变量。根据古典经济理论,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所以在长期中货币是中性的,它只影响物价和其他名义变量,却不影响实际GDP、失业和其他实际变量。现在的研究表明,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在短期中是高度相关的,也就是说货币供给变动可以暂时地使产量背离其长期趋势。短期经济波动的基本模型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不是个别商品供给和需求模型的简单相加,因为个别商品价格上升,人们就会去买别的商品,所以个别商品价格变动与其他商品的供求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不一样,它是价格水平的变动对所有商品的供求都产生影响,而没有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图2.总需求与总供给…33.3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因为Y=C+I+G+NX所以通过财富、利率和汇率三个效用,使得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呈反方向变动。因为,物价上升就是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财富减少,消费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利率上升,汇率上升,出口减少,总需求和国民收入都下降。物价下跌就是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财富增加,消费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利率下降,汇率也下降,出口增加,总需求和国民收入都增加。所有的讨论都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发生变化,则要分析各种变量变动影响的净效应。图3.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的增加,都会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上,引起社会支出的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ShiftsintheAggregateDemandCurve33.4总供给曲线:长期中的总供给曲线是条垂线,短期中则向右上方倾斜,表明长期中价格的变动不影响实际产出,短期中价格的变动对产出会有影响。按照古典经济学的观点,长期中的产出是由资本、劳动、自然资源的供给以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价格水平不影响这些变量,所以价格的上升不会带动产量的增长。长期中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技术水平的变动致使总需求曲线同向平行移动。Figure4TheLong-RunAggregate-SupplyCurve描述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的新方法:由于技术进步,总供给曲线一直在向右移动,同时,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总需求也在向右移动,这就形成了长期中产量增长与通货膨胀并行的趋势。图5.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造成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主要原因有:粘性工资:工资被合同锁定,调整滞后于物价变动,所以物价上升就是实际工资减少,企业家所得增加,他就扩大生产规模;物价下跌就是实际工资上升,企业家所得减少,他就缩小生产规模。产出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粘性价格: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随物价水平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产品的价格,因为要承担菜单成本,所以价格水平下降时,一些企业的价格不变,只能减少销售。反之,物价上升,这些企业产品价格不变,销售却可以增加。于是,产出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错觉反映:人们不会立即认识到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变化的背离,而往往将名义收入的增加看作是实际收入的增加,企业将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他们扩大投入和产出,致使产出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所有这三个理论都表明,当物价水平背离人们的预期,产量就背离自然率。实际产量率=自然产量率+a(实际物价水平-预期物价水平)a是人们预期到的物价变动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如果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与实际的物价水平一致,产量供给量就等于自然产出率图6.短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决定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变量是人们的价格预期,如果人们预期价格水平上升,他们就会提高工资,高工资提高生产成本,会使每个价格点上的产出量都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在粘性价格的作用下,预期价格水平上升,致使企业亏损加剧,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在错觉的作用下,同样预期价格水平的上升,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