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毫米的认识的说课稿(优秀13篇).docx
上传人:小多****多小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新毫米的认识的说课稿(优秀13篇).docx

最新毫米的认识的说课稿(优秀13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毫米的认识的说课稿(优秀13篇)总结是我们向前迈进的燃料,让我们勇往直前。在写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重复和冗长的叙述。下面是一些写作总结的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毫米的认识的说课稿篇一新课程理论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应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去探索发现,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的发展。本节课在设计时,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供充分的动手测量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体验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分析中认识毫米、分米,形成长度概念。不同的探究过程,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为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品质。二、说教材:教材简析: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本着这一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而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三、说教法。1、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导学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各是几厘米,再用尺子测量,发现问题,需要引进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并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硬币,感觉硬币的厚度,观察1毫米的长度,然后用心体会。最后,教师让学生从学具和日常实物中找出厚度约为1毫米的实物来。2、教学分米的认识时采用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先估计铅笔的长度,再实际测量,找一找、议一议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揭示1分米=10厘米。再让学生用直尺量出1分米长的小棒,并剪下,用手感知1分米长的长度,紧接着让学生说出学具和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最后抛开学具,用手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3、教学单位进率时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如教学1厘米=10毫米时,先让学生观察学生尺子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一比,再数一数有几小格,告诉学生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从而得出结论。四、说学法。1、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利用学具在找、摸、量、摆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2、通过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同学合作学习中,既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五、说教具和学具。1、教具:米尺、1分硬币、1分米长的小棒、1分米长或宽的实物、1毫米长或宽的实物。2、学具:1分硬币、小棒、剪刀、直尺、1分米和1毫米长或宽的实物。六、说教学过程。一、认识毫米。1、小组学习,温旧迎新。(1)课件展示:观察直尺1厘米长度。(2)课件展示:测量纸盒。(3)估计数学书长、宽、厚大约各是几厘米。(4)实际测量,小组交流。(5)发现问题,引出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意图:通过动手测量,发现数学书的长、宽、厚不是整厘米数,让学生产生悬念,发现问题,进而导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思考: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2)交流与碰撞。(3)教师引导、归纳(课件演示1毫米长度)。(4)讨论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1厘米=10毫米。1cm=10mm。(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教学生,把自己通过课后自学或其他渠道知道的知识告诉大家,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初步对毫米有了认识)。3、建立1毫米的表象。(1)让学生估计1分硬币的厚度。(2)实际测量,验证与估计的差距。(3)感知1毫米有多长。(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厚约1毫米。(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通过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心体会,用脑思考而后建立感知,使每个学生心中都有把“称”)。4、实际测量。(1)测量橡皮擦长约几毫米。(2)测量字典厚约几毫米。二、认识分米。1、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