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师德 铸师魂.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强师德 铸师魂.doc

强师德铸师魂.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强师德铸师魂学高信为师、身正堪为范。伟大的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过:“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授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但就我国教育界的现状,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育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来看,要求教师真正做到“经师”、“人师”,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当代教师素质提高,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使命。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严师,而且是拓展心灵智慧的人师。一、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我们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但我们有的教师并不如此,他们总是偏爱优等生,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公开让全班学生对之疏远,甚至进行人格侮辱,说他们“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灌铅的脑袋!”“死榆木疙瘩!”……这种对心灵的惩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多加关爱,使他们能够在这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不能对学生感情用事,厚此薄彼。当学生做错事时,我们要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我们的要求去做,我们不能像有的老师那样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最好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总之,我们要爱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二、对学生未来负责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今教育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包级制”,而对学生培养过程是“流水式”,倘若出现不合格的学生难分清楚是哪一位教师的责任。这样教师就处在“无责任”的位置上。而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造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当今有的教师没能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那几节课一上完,就溜之大吉。我们应该承认,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重复性劳动单调而缺乏新鲜感、刺激性。但是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三、对所授知识负责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教师所传授的,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科学。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授学生。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严密的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功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知识传授的过程。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此,正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正确引导他们人生之路,是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我们以前往往忽视,认为教好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范。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思想文化的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进行着教书育人的劳动。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不成熟的少年儿童,他们正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学生扶危定倾。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因此,我要向老教育工作者学习,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这半亩方田里勤耕力作,用自己的知识与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的仪表与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的师德与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无限燃烧。【参考文献】1.《师德是学生心灵的镜子》。2.《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师德建设工作》郑卫东。3.《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法思考》。4.《师德,师魂也》。(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