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会用列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会求是互质数或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4、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大胆质疑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班在舞台旁30米长的花带上每隔2米种一株桂花,树种的太密了,下午要重种,改成每隔3米种一株。现在大家出出主意,下午怎样种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呢?我一边说一边把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分给各小组,让各小组讨论交流后交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方案。各组讨论后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全部拔起,重新测量后再种2、头尾不动,把中间的全部拔起,重新测量后再种3、除头、尾不动外,还有6米、12米、18米、24米共六株不用拔,只需拔10株,在每两株中间种一株,这样重种5株就可以啦。师:刚才有4组采用了第三种方案该种的,这种方案确实比前两种方案要好,现在请你们说说是怎么发现这些株数不用重种的?生:通过测量的方法发现的。还发现了6、12不仅是2的倍数同时也是3的倍数,所以觉得是2和3的公倍数就都不用动。师:你们怎么想到“公倍数”这么个好听的名字的?生:我们前面学习的几个公有的因数叫公因数,最大的叫最大公因数。那现在两个公有倍数就叫公倍数,30是最大的就叫最大公倍数。师:大家还有不同的意见吗?生:(议论纷纷)这个不是最大的,还有更大的。。。。师:确实如此,大家真能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这一个是最小的,我们又称它为什么补充课题:最小公倍数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叫最小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二、探究: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在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请学生写在纸上,并贴到黑板上.(为什么不求最大公倍数求最小公倍数有哪些方法哪些情况下可以很快说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几等)四人一组合作解决1~2个问题,举例说明,组长笔录.可以翻书请教,在P.69~71.成果汇报:(1)公倍数有多少个(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公倍数.)(2)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①枚举法:根据学生举例填写集合圈并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内容:②分解质因数:如:12与30的最小公倍数12=2×2×330=2×3×560=2×3×2×512独有的质因数30独有的质因数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与各自独有之因数的乘积.[12,30]=2×3×2×5=60从这两个分解质因数的式子里你能看出12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几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12=6×230=6×56×2×5=60)最大公因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③短除法:如:36和45的最小公倍数33645用公因数去除3121545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36,45]=3×3×4×5=180讨论:与求最大公因数比较有什么异同之处(相同处:都用公因数去除,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不同处:求最大公因数只要把公有的质因数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还要乘以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联系任选一种方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一组必做,其它可任选,看谁做的又快又多又正确):16和2065和1304和1518和24得出两个特殊情况: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当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4、总结:今天你们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对于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2教材分析: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