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_32024.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_32024.doc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_32024.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襄阳市第三十九中学朱颖颖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教学准备:学生查阅有关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有个初步的认识,对作者有所了解。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揭题质疑出示德国哥廷根大学的照片:在德国有个城市叫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为一座大学而非常有名,那就是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45位诺贝尔奖的得主。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的季羡林爷爷吗?1935年,季羡林才二十五岁,当时的他满怀雄心壮志来到了哥廷根大学留学,十年后才回归祖国。1980年,当季羡林再次来到哥廷根时,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检查预习,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指导:脊梁、莞尔一笑(多用于女性)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三、细读感悟1、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德国给他留下了什么印象?发出了什么样的赞叹?(板: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德国有什么奇丽的景色?2、研读“花的海洋”,想象画面,出示句段,指导读,注意语气,读出美感。最后看着图片背诵这段话。3、作者在开头也说了,爱花是人的天性,很多人、很多民族都爱种花,那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呢?指导读第2自然段,理解“真切”、“脊梁”。4、刚才我们徜徉在花的海洋里,原来这么美丽的花种的人自己是看不到的,那自己种的花是让谁看的?(别人)每个人出了门,又看别人种的花。原来,爱花,是要把美丽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的,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出示句段,指导读。“颇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很值得仔细琢磨体会),那我们就来认真揣摩一下“这一种境界”(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齐读。四、品读升华1、时隔几十年,作者又回到德国,他会感受到德国的变化吗?(一定会)但是作者说“美丽并没有变化”,是什么没有变?(花儿没有变,对花的爱没有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没有变。)2、面对依然美丽的哥廷根,面对依然热情的德国人民,季羡林仿佛又回到了留学德国的青年时代,像当年一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又做了一个——思乡的梦。齐读最后一句。五、总结拓展1、这篇文章,作者饱含深情,从德国奇丽的景色入手(板:景),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奇特的民族(板:人),然后点明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哲理(板:理),语言非常精炼,读来回味悠长,让我们一起再来齐读全文。2、出示作业:(1)查找并阅读有关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推荐阅读《再返哥廷根》。(2)背诵第3自然段。(3)抄写课文中描写花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