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要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疑.docx
上传人:fa****楠吖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要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疑.docx

2022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要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疑.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3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心理学研究说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时,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解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草船借箭?一课,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启发质疑:你们发现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的?一位学生提出:我觉得课题上的lsquo;借rsquo;字用得不恰当,应该是lsquo;骗rsquo;字。他的话音刚落,课堂上便热闹起来。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这正是他们身上闪现出的求异思维的火花。于是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组织了讨论:生:我觉得用借箭是可以的。船受满箭后,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我们平时借了他人东西后总会说些感谢的话,诸葛亮正是这样在借箭后对曹操表示感谢的。生:我不同意这个说法。这不是感谢,而是嘲讽,意思说:曹操,这下你上当了,白白送了十万多支前。生:我觉得课题中用借箭,意思深远。俗话说有借有还,诸葛亮得到这十万多支箭不是不还的,在日后交战时他会如数归还给曹操。生:我认为骗字含贬义,假设用骗字就会损害诸葛亮的形象,而用借字那么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开展了求异思维,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质疑解疑,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便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内容总结〔1〕学起于思,思源于疑〔2〕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3〕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这正是他们身上闪现出的求异思维的火花〔4〕于是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组织了讨论:生:我觉得用借箭是可以的〔5〕生:我觉得课题中用借箭,意思深远〔6〕俗话说有借有还,诸葛亮得到这十万多支箭不是不还的,在日后交战时他会如数归还给曹操〔7〕生:我认为骗字含贬义,假设用骗字就会损害诸葛亮的形象,而用借字那么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