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质疑.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质疑.doc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质疑.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爱因斯坦语)。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使自身的数学素养不断得以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营造氛围,敢于质疑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在教学中教师不以权威者、裁判者、命令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与教师平等相处,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共同研究者,使学生敢于自由发问,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感受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敢问,敢为的内在动力。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位学生问:“为什么2+2与2×2相等,而4+4与4×4却不相等呢?”教师表扬了学生善于思考,并启发学生画图理解两个算式的意思,当学生们画出图时,得出了2+2=42×2=44+4=84×4=16时,热情高涨,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因此,我们要采用语言上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的勇于质疑。另外,应注意创设开放“问题”的时空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发现问题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融洽,人人均思进取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设情境,诱发质疑《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为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讨论者,一位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而不是提供现成真理的人。”因此,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认知冲突,使内心处于不平衡状态,能产生好奇、发现问题,从而主动探索问题,就成了教师的主要任务。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里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再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短短的40分钟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时与分的关系。无可否认,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此外,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难度不一的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快乐,形成一种“质疑——解疑——体验成功——再质疑”的良性循环。如教学“倒数”时,当学生学会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倒数后,我让同桌互相说数,要求另一方很快说出所问数的倒数。学生间提问顾虑较小,气氛很活跃,但我发现提问的数仅限于真分数和假分数,就启发思考“除了真分数和假分数,我们还学过哪些数?”这一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纷纷提出了带分数、自然数、小数的倒数,也研究了0的倒数,还自己归纳了各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又如:在概括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分母的特征之后,出示了一组分数:3/4、1/3、13/50、2/19、9/24,判断它们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当判断9/24时,学生脱口而出“不能“,理由是分数的分母中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我不肯定,让学生自己动笔验证,结果9/24能化成有限小数。此时学生疑虑顿生,我还不急于说出原因,再留给时间让他们再思考:这个分数与前面的分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刚才总结的规律不灵了?到底如何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得很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