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药物及其合理应用 复习.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2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临床常用药物及其合理应用 复习.ppt

临床常用药物及其合理应用复习.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药物≠药品药物=原料药药品=药物供临床使用时存在的形式(片剂、胶囊、注射液、粉剂、颗粒剂——剂型)=制剂一、药物作用A、药物作用的基本类型1、主要是通过改变机体固有的生理生化功能而产生的。基本类型有:原有功能的增强:兴奋(Excitation);原有功能的降低:抑制(Inhibition)。如:呋塞米,利尿;阿司匹林,解热。2、补充和替代作用。3、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生存。D.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不良反应:与治疗无关有时还会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前者是治疗所需要的,而后者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治病”和“致病”。二、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药物在治疗、预防、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或意料之外的的反应。包括无意或有意的用药过量或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多种表现:副作用、毒性反应、药源性疾病等)住院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是10%-20%,5%因用药不当死亡,全世界死亡人口中,1/3因用药不当;美国排在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第四大致死人数。药物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引起。一般危害较轻微。停药后可恢复。2.毒性反应(toxiceffect,toxicity)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机体功能、形态造成的严重损害。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强度与剂量有关。恢复慢,可能终身带病。氨基糖苷类:耳聋急性毒性:用药过量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慢性毒性:过长引起。多损害肝、肾、造血器官及内分泌。特殊的有:致畸胎(teratogenesis):致癌(carcin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3.后遗效应(After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降到)残留药物引起的生物效应。如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4.停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突然停药导致原有疾病加重也称反跳。如:长期服用可乐定停药次日血压即急剧升高。5.变态反应(Allergy):过敏反应。仅见于少数特异质病人,很小量即可引起。临床表现:呼吸道阻塞症状(哮喘),微循环障碍(皮疹、红斑、水肿),中枢缺氧症状,皮肤过敏症状。过敏性休克:指由于患者对某些药物过敏,接触或使用后产生休克。常见药物有青霉素类、先锋霉素类、生物制品等。6.继发反应: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如抗生素的“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真菌感染).7.耐受性:药物连续多次应用于机体,其效果逐渐减弱,必须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应。耐药性:微生物、寄生虫反复多次与某些药物相接触后发生反应性降低。也称抗药性。如青霉素的用量在逐步增大。药物即毒物,利弊并存,必须权衡,正确应用。8.药物依赖性(dependence,成瘾性):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强迫要求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目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停药造成的身体不适。停药后,原有症状出现,且出现戒断症状。生理(身体)依赖性:停药造成生理功能紊乱。精神依赖性:精神上不能自制,反复用药的强烈欲望。2.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3.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4.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5.最小中毒量:刚引起轻度中毒的量。6.致死量:引起死亡的剂量。7.安全范围:ED95和TD5之间的范围。8.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9.半数有效量(ED50):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10.治疗指数:LD50与ED50的比值(LD50/ED50).比值越大安全性越大,反之越小。药物作用机制(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仅与药物理化性质有关。1.渗透压作用:如甘露醇的脱水作用。2.脂溶作用:全身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3.影响pH:如抗酸药中和胃酸。4.络合作用:二巯基丙醇络合汞、砷等重金属解毒5.自由基清除:6.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密切有关。药物与机体大分子作用,引起生理生化功能改变。结合部位就是药物的靶点。药物靶点几乎涉及到生命活动过程的所有环节。如受体、酶、离子通道、核酸、转运体、免疫系统、基因等。药物体内过程被人为分成4阶段:1吸收2分布3代谢(生物转化)4排泄一、药物的吸收和影响因素吸收: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常用:消化道、注射、呼吸道、皮肤粘膜给药。1.除静注和静滴外,其他给药都存在吸收过程。2.吸收快慢: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3影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