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件 1总论.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6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方剂学课件 1总论.ppt

方剂学课件1总论.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方剂学Formula-ology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组方规律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方剂学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辨证之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辨证是施治的基础,运用方剂或组方用药是施治的主要环节,方剂的组成与运用正确与否,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沟通中医、中药与临床方剂的组成是以中医学理和中药药理为依据的。方剂的历史悠久,是在用单味药治病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认识到几味药配合治病的疗效高于单味药,于是便逐渐形成了方剂。千金要方圣济总录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第二章方剂与治法Formulaandtherapeuticmethod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的恰当的组方或选方。和——指和解表里的寒热或调和脏腑的功能;温——指运用温热的方药以治疗寒证;清——指运用寒凉的方药以治疗热证;消——指运用有消导和散结作用的方药以治疗气、血、痰、食、湿、火等所结成的病邪;使之渐消缓散;补——指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不足。在治法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药物组成方剂,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方剂的功用与该病的治法是同一的。第三章中医处方风格中医不同学术流派的学术经验主要集中在其所创立的方剂中。方剂学的任务首先要掌握方剂的组成药物,深刻理解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及其配伍变化,进而推断其功用与主治。在理解贯通的基础上,背诵和熟记一定数量的方剂歌诀,在背诵中再加深理解组方原理及配伍意义。第四章方剂的组成和变化组成原则:君、臣、佐、使有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②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其义有三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有两个含义①调和诸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甘草;②引经药,即引药直达病所的药物。如八正散中的灯心草。组成变化⒈药味加减的变化是在主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病情的变化,加入某些与病情相适应的药物,或减去与病情不适应的药物,亦叫“随证加减”。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去芍药汤⒉药物配伍的变化是指方剂在主药不变,而配伍药物改变,有时即可直接影响该方的主要作用。如:⒊药量加减的变化是指同是几种相同的药物组成的方剂,由于其中某些药物的药量增加或减少,就改变其功效和主治,方名也因而改变。如:⒋剂型更换的变化药味相同,剂型不同,在运用上也有区别。如:丸剂作用慢而力缓;汤剂作用快而力峻。方中药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配伍关系,方剂功效是方内药物共同作用于机体产生的综合效应。6.以形象比喻方的特点及疗效命名。(仙方活命饮;逍遥丸)7.以合方及用量比例或特殊药物用量命名(胃苓汤、六一散)8.以组方药物总数及主药特点命名。(九味羌活汤)9.以方剂治法及所治病证命名。(痛泻要方)10.以方剂所治病证、病位和功效命名。(理中丸、补阳还五汤“元气亏五成,剩五成”)11.以方剂出处书名命名。(《千金》苇茎汤、《金匮》肾气丸)12.以方剂的服药时间或剂量比例命名。(一厘金)13.以药物新陈特点命名。14.以方剂的药物采集时间命名。15.以组方药物炮制方法及颜色命名。(九转黄精丹、碧玉散-六一散+青黛)16.以主药别名命名。(桃花汤-赤石脂、抵当汤-水蛭)17.强调方的某一特点命名。18.以神话或故事传说命名。(真武汤——北方水神名字)19.以制方者或产地命名。(越婢汤;)20.以五行关系及五脏五色命名。(泻黄散、泻白散)202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