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0年自考经济类管理会计复习资料六(2)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列示如下:项目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期初存货成本00本期产品成本1500012000可供销售商品合计1500012000单位产品成本7.56期末存货量200200期末存货成本15001200本期销售成本1350010800可见: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与完全成本法下多300元,这是因为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不仅包括了变动成本,而且包括了部分的固定性制造费用300元,即期末存货成本中包括了其承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部分,而变动成本法下只包括变动成本。完全成本法下的本期销货成本比在变动成本法多2700元,这是因为变动成本法下的销货成本仅包括变动成本10800元,而完全成本下,还包括了固定性制造费用2700元,故导致二者之间的差异。(3)按照两种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如下:损益表(完全成本法)产品销售收入(1800×20)36000减:产品销售成本(1800×7.50)13500产品销售利润22500减:销售费用9000管理费用8000营业利润5500损益表(变动成本法)产品销售收入(1800×20)36000减:产品销售成本(1800×6)10800产品销售利润25200减:固定性制造费用3000销售费用9000管理费用8000营业利润5200第五章成本-产量-利润依存关系的分析第一节贡献毛益与盈亏临界点记忆本量利分析的概念,可以作为名词解释或者简答题的考核内容。一、贡献毛益贡献毛益: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贡献毛益=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这里需要补充强调一下,单位贡献毛益其实有两种理解方法:1、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制造成本2、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制造成本-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前者可以作为生产性单位贡献毛益。实际决策时候两者都可以加以运用,只不过随具体决策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除单位售价或贡献毛益总额除以销售收入总额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单位贡献毛益/单价=1-变动成本率二、盈亏临界点(损益两平点、保本点、盈亏突破点)盈亏临界点,也称损益两平点或保本点,是指在一定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相等,不盈也不亏。当销售量高于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时,则会获得利润。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用金额表示)=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前者也可以叫保本量,后者也可以叫保本额。实际考试时,也有可能将前者直接叫做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而将后者直接叫做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如果题目并没有直接强调数量或者是金额,就需要学员在考试时候结合题目所给出的基本条件进行结合判断。三、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盈亏临界点的计算综合加权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销售额比重)综合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综合加权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的保本额=综合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各种产品销售额比重假设品种结构不变推荐例题: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19800元,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品种销售单价(元)销售量(件)单位变动成本(元)甲2000601600乙50030300丙100065700要求:(1)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该厂的综合保本销售额及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2)计算该公司营业利润。(1)甲产品的销售比重=2000×60/200000=60%,乙产品的销售比重=500×30÷200000=7.5%,丙产品的销售比重=1000×65÷200000=32.5%.甲产品的贡献毛益率=(2000-1600)÷2000=20%,乙产品的贡献毛益率=(500-300)÷500=40%,丙产品的贡献毛益率=(1000-700)÷1000=30%.综合贡献毛益率=20%×60%+40%×7.5%+30%×32.5%=24.75%,综合保本额=19800÷24.75%=80000元甲产品保本量=80000×60%÷2000=24元,乙产品保本量=80000×7.5%÷500=12元,丙产品保本量=80000×32.5%÷1000=26元。(2)营业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2000×60+500×30+1000×65)×24.75%-19800=49500-19800=29700元例题推荐:教材100页习题六根据题目,A的销售额比重=0.6B的销售额比重=0.4加权平均的贡献毛益率=40%×0.6+30%×0.4=36%1、计算指标:(1)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