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达唑仑在E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安全护理.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咪达唑仑在E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安全护理.pdf

咪达唑仑在E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安全护理.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咪达唑仑在E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安全护理发表时间:2013-01-31T14:39:30.780Z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张学梅顾艳荭[导读]E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首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的咪达唑仑可达满意的镇静效果,减少了人机对抗,增加人机协调性。张学梅顾艳荭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监护病区(226000)【摘要】总结80例机械通气患者行咪达唑仑镇静治疗中的安全护理要点。主要包括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尤其是镇静诱导、呼吸机使用早期老年患者的血压变化,预防一过性低血压;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认真寻找人机对抗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控制药物速度,及时进行镇静深度评分;加强基础护理、安全管理和停药观察等护理措施,防止意外拔管和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度过机械通气期,保证通气治疗的有效进行。【关键词】EICU机械通气咪达唑仑镇静安全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269-01急诊监护病区机械通气患者由于恐惧、焦虑、气管插管及伤口疼痛等可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进行呼吸机治疗时易发生人机对抗,镇静剂的使用能有效减轻患者因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所致的焦虑及不安,提高人机协调性,使患者感觉舒适和安全[1]。咪唑唑仑具有可溶于水、起效快、可静脉持续用药、停药后迅速恢复等特点,而为临床广泛使用,但在用药过程中存在低血压、镇静深度存在个体差异等特点。因此机械通气患者,在镇静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安全护理,防止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2]。临床资料11.1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南通市某三甲医院EICU住院并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80例,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21~93岁,平均62.5岁。经口气管插管63例,经鼻气管插管17例。其中多发伤2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AECOPD)Ⅱ型呼吸衰竭40例,重症肺炎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5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5例,重症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心功能不全、心跳呼吸停止、心肺复苏后机械通气5例。1.2用药方法首先用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首负荷剂量0.1mg/kg静脉注射,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40ml加咪达唑仑50mg以0.05~0.15mg/(kg•h)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注,在按需的基础上根据个体化原则随时调整剂量,维持在理想的镇静评分Ⅱ~Ⅳ级。待患者病情好转决定改变呼吸机条件进行呼吸锻炼或准备脱机时逐步减量至停用。1.3镇静评价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标准,Ⅰ级:患者焦虑,躁动不安;Ⅱ级:患者合作,清醒安静;Ⅲ级:患者仅对指令有反应;Ⅳ级:患者入睡,轻叩其眉间反应敏捷;Ⅴ级:患者入睡,轻叩其眉间反应迟钝;Ⅵ级:呈深睡或麻醉状态。1.4结果80例中发生低血压45例,人机对抗5例,气管移位2例,通过及时调整药量,针对原因排除故障,患者均达到镇静目标,顺利度过机械通气期,未发生其他意外事件。安全护理22.1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咪达唑仑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压,一般为一过性轻度低血压[3]。同时在机械通气时由于其正压通气作用,特别是使用PEEP时,可使胸腔内压明显上升,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加重低血压的程度,所以在镇静诱导、呼吸机使用早期应每15分钟定时监测血压、心率的变化,在血压平稳、镇静剂维持剂量时,可改为30-60分钟监测血压、心率的变化。本组有45例发生低血压,其中22例老年患者发生低血压,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相关性脏器功能减退,合并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较年轻人明显增高[4]。尤其需加强观察老年患者的血压变化。45例低血压患者通过调整或暂停镇静剂用量、加快补液滴速后血压恢复正常,7例经过补液后血压仍低,按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后,血压维持正常。2.2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机械通气时,注意呼吸机的辅助呼吸是否与患者的自主呼吸相协调,观察患者的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吸气及呼气阻力、呼吸频率等是否有改善。在出现气道峰压高、呼吸频率快尤其是人机对抗时,要积极寻找原因,针对病因处理。人机对抗的主要原因与呼吸机故障、过度紧张、痰潴留、气管导管位置不当等因素有关,在排除相关因素后,可能与镇静、镇痛及肌松效果不满意有关[5]。本组有5例出现人机对抗,经分析有3例分别与呼吸机模式使用不当、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气管插管过深有关,经相关处理后均好转;另2例为多发伤患者,机械通气早期表现为躁动不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节律极不规则、呼吸机报警,考虑既往有长期服用镇静剂病史,单纯增加镇静剂量效果不满意,后增加丙泊酚镇静后好转。2.3控制药物速度小剂量咪达唑仑具有镇静作用,大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