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连珠炮)与“国学”不般配的文字差错广东省云安县云安中学杨显志近日读2011年第5期《国学》杂志(吉林炎黄国学书院主办),其中一篇题为《比文盲更可怕的是文化盲》的文章,其观点确能给人以启发和教益,但全文才1012字,竟出现好几处文字错误,读罢心里真不是个滋味,下面试一一指出来:第二段:这得从前几年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感叹的国人在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写“XXX到此一游”等几个中国文字说起。“XXX到此一游”,这显然不是纯粹的文盲干的,而是肚子里并不缺一点“墨水”甚或有相当的文化程度者才干得出的,因为纯粹的文盲连斗大字都不识一个,枉论在自由女神像下写出“到此一游”几个汉字。评:枉论,显然系“罔论”之误。罔,无,没有,为文言文中常用的否定词,今天,“置若罔闻”、“罔顾”中的“罔”还保留这个意思。罔论,更不用说。汉语中没有“枉论”这个词。第六段:看来,文化盲并非是指学历的高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指胸有点墨或者五腹经伦,但思想感情上仍隔膜于文明,举止谈吐上仍未出离浅陋,格调上仍沉缅于低极趣味。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不但对此视而不见,而且又都“自我感觉良好”,身在“盲”中不知“盲”,因而并无脱“文化盲”的愿望。这正是文化盲比文盲的更加可怕之处。评:先看“五腹经伦”。其中的“经伦”当为“经纶”。经纶,本义是整理过的蚕丝,引申为治国或办事的才能,而“经伦”明显是个生造词。另外,我们在形容一个人很有学识和才才干时,常常习惯于说“满腹经纶”,而不说“五腹经纶”。笔者在用搜狗输入法写作本文时,只需打mfjl四个字母即可找到“满腹经纶”,而用同样的输入法,却打不出“五腹经纶”这个词,甚至连“五腹”这个词也找不到(“五腹”这个词虽有,但很少单用,而常常跟“五腹六脏”连用)。还有,我们说一个人没有文化,可以说“胸无点墨”,但反过来说一个人有文化,是不是就可以说“胸有点墨”呢?当然是不行的,因为成语有其固定的格式和用法。如果一定要用,就要打上引号,以体现临时仿用的效果。再看“沉缅”。根据语境,“缅”当为“湎”。沉湎,即沉溺,比喻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975669.htm"\t"_blank"潜心于某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93825.htm"\t"_blank"事物或处于某种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7753.htm"\t"_blank"思维活动中无法自拔。而“缅”,则是遥远的意思,如“缅怀”,就是深情地怀念或追想的意思。“沉缅”显然系与“缅怀”“嫁接”之误。最后,紧接着“沉缅于”后面的四个字“低极趣味”的“极”也错了。这大概是作者的一时笔误吧,但这已经不是“低极趣味”,而是“低级错误”,是硬伤了。第七段(末段):值得注意的是,文盲一般是误己而已,文化盲却每致损人,因为文化盲很易成为法盲或德盲。文盲的日子过得艰辛,文化盲的日子过得荒唐,有斑斑见闻为证。评:“斑斑见闻”?这样来搭配使用,笔者还从来没有见过,查遍身边各类辞典也不见这样的用法。斑斑,形容斑点很多,如“血迹斑斑”,按照这个意思怎么能修饰“见闻”呢?作者可能是想说“种种见闻”吧?一篇一千来字的文章,竟出现这么多的文字差错,我想,不论是作者还是编辑,都有愧于“国学”杂志这个神圣的刊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