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过中秋的教案过中秋的教案(通用3篇)过中秋的教案篇1教学课题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教学课时二课时备课教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2、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庆佳节的快乐,萌发爱教师、同伴的情感。3、对中秋节有初步的了解,帮助学生了解关于中秋节的相关资料,收集中秋月的诗词。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了解秋天里的节日和习俗。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教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激学法、补学法、实践法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彩泥教学流程动态修改部分第一课时一、导入(3分钟)1.出示月饼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2.你在什么时候吃过他3.听音乐《爷爷给我打月饼》,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揭示课题:我们一起了解中秋节《团团圆圆过中秋》二、授新(23分钟)(一)中秋节的来历1.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中秋节的意义2.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呢?3.结合14页图,了解世界各地人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二)中秋节,团圆夜课件出示15页的插图,引导学生独立读课文讨论:中秋节具有怎样的意义?三、总结(2分钟)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四、拓展(2分钟)1.中秋月诗词大会月亮是中秋节的标志,所以月亮也被古人们赋予相思和团聚的意义,你知道哪些写月的古诗词呢?我们来比一比吧2.制作月饼,开展中秋庆祝活动。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度佳节的快乐。3.向父母收集还有哪些秋天的节日。第二课时一、导入(2分钟)上节课学习了什么?中秋节是在哪个季节的节日?这节课我们学习“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二、授新(36分钟)(一)谁能说一说你收集到秋天的哪些节日了1、九月九日重阳节2、新年3、元旦(二)了解重阳节意义及其习俗1.重阳节又叫敬老节(课件出示16页下小故事)2.你们怎么过重阳节3.出示关于重阳节的诗句,了解重阳节的习俗(三)少数民族特色节日1赶秋节2望果节你还知道关于秋天的哪些节日?说说看三、总结(2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团团圆圆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重阳节敬老节二次备课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欲望。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走下讲台,在各组之间穿梭,解惑释疑。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观察小组中的那些弱势群体,给予他们特殊的关怀和指导。在展示成果时,根据话题的难易度,让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有表现的机会。教学反思: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情感激发,这种清感激发就是一种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应该从知识、情感、意念三个方面塑造学生。语言本身就具备表情达意的工具性特征,因此,在课堂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有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有情感的沟通。对学生出现的与教师所提问题无关的回答或者想法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教师应注重保护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独立性。过中秋的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和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教育,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2)了解民风民俗,了解习俗中的科学道理。2、情感与态度(1)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2)要从小尊老敬长,奉献爱心。3、行为与习惯养成尊老敬长的好习惯,懂得尊老敬长是社会文明行为的体现。4、过程与方法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学习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学会在了解、搜集风俗习惯的社会活动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和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教育,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2)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2、难点(1)了解月光的形成等一些初步的自然科学常识。(2)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学习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教师准备1、搜集关于中秋的传说和风俗。2、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各地秋天有特色的节日活动。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师:孩子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请你们猜一猜。生:中秋节。师:同学们都答对了。中秋节会在哪个季节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呢?生:秋天。师:你们知道中秋节是每年的哪一天吗?(农历八月十五)对,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知识。【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以谜语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认识中秋节,了鮮各地过中秋的传统习俗师:孩子们,你们谁来跟大家讲讲我们看到的超市、商场中有关中秋节的宣传场景呢?与同组内的`小朋友分享吧。生分组进行讲述,师巡视指导。师:孩子们,你们讲得真好,观察得很仔细,你们了解了哪些有关中秋节的风俗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