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学案汇总-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学案汇总-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doc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学案汇总-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教材分析本章首先依据“从生活到物理”的理念,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概括出力的概念,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第一节)。然后介绍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因素(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第二节)。在此基础上,第三、第四、第五节分别介绍三种常见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三节内容各有其突出点;第三节弹力,突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第四节突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第五节则突出实验探究――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介绍摩擦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诸多表现,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以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从本章开始,学生将进入力学世界的学习与探究,直接为第六章作好知识铺垫,也是学习第七章浮力、第八章机械功的基础。同时,力的概念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它贯穿于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是学习力和运动状态变化、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功率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之一,学好本章知识十分重要。教学目标1、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理解力、重力、弹力、摩擦力。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会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能用身边的物体或器材进行实验,亲身感受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4、在学习与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数据分析及概括能力。教学方法本章所学知识难度不是很大,但作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广泛渗透于所有力学问题中,在学习本章时应注意概念与实质的联系,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说法区别。学好本章的关键是抓效果,通过对力的作用的理解,带动并加深对本章其他知识的理解。由于本章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应加强实验的探究,多让学生进行实验,在试验中发现规律。同时多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尽可能的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其自发的完成本章的学习。课时安排本章内容共安排7课时:第1、2、3、5节各一课时,第四节2课时,复习巩固课一课时。第一节力教学目标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并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难点:力作用的相互性教学方法以周围的物体或事例感受力的存在,突出学生的自学探究及交流合作。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通过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兴趣,教学准备哑铃、弹簧、皮球(两个)、自制弓与箭、磁体(两个)、橡皮筋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利用身边的物品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存在实验:(1)让两学生举哑铃。(2)让两学生拉弹簧。(3)让两学生做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实验。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能感受到力的存在,那么力到底是什么呢?板书课题:力【学生活动】根据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感受力的存在。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进入新课的探究。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讨论,形成共识。【学生活动2】部分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达成共识,初步了解力的有关内容三、合作共建,解决疑难1、力的概念的理解【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部分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活动1】自主学习,认识力的有关问题。【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力的认识。【学生活动2】进行交流、讨论对力的认识。【教师总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而且要产生一个力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一个是受力物,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接接触可以产生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等,物体间不接触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等。(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发生的,没有先后之分,绝不能认为先施力而后受力。2、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列举关于物体受力后的变化的事例(1、尽可能的多、全;2、可分组比赛的方式激发思维)。【学生活动1】根据师的要求尽可能多、全,进行举例。【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分类、总结、归纳得到两个方面:一是形变,二是运动状态的改变。【学生活动2】后进行分类,与师归纳出结论。【教师总结】(1)运动状态包括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两个方面。(2)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说明此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并走进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出现的问题。【学生活动1】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