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造和谐家庭,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湖南省汨罗市第四中中学丰雪良近来读卡尔·威特所著的《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深有体会,书中这样一句话尤其令人深思,这句话是:“我深深感觉到,父母以及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我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作风无时不刻不影响着孩子。”卡尔·威特先生道出了家庭环境与孩子成长的关系,确实值得每一位家长认真思考。的确,健康、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快乐,才能积极向上。所以,父母应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正如爱尔维修所说:“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可以说,每个孩子心理的发展都必然有家庭的印记,相信大家可以从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这一点。作为老师,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之所以能比较健康地成长,实现较好的发展,与其拥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一些学生之所以成为了问题学生,很大一部分是他们所处的家庭不和谐、不美满所造成的。这些问题学生,他们在家里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心与温暖,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与引导,导致了他们的情感、性格、意志等没能健全地发展。因此,要让孩子真正拥有健康心理,我们就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那么,怎样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呢?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构建和谐家庭要做到几个转变1.父母角色的转变。从传统观念上看,父母是教育者,子女是受教育者,但这种关系不是绝对的。我们说,父母也应该是受教育者,父母和孩子应该共同学习。特别是在知识爆炸、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提倡父母加强学习,包括向孩子学习。在孩子面前,父母不应以教育者自居。家长只有在能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够教育好孩子。2.亲子关系的转变。传统落后的亲子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非民主型亲子关系,使父母不能与孩子成为朋友,不能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向孩子学习,不能理解、倾听、鼓励孩子,不能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孩子只有“听话”的权利,没有与父母“对话”的自由。亲子教育是以血缘为纽带将父母与孩子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它重亲情,重平等,重兴趣,重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使家长与孩子之间由“听话”向“对话”转变,使家庭亲子关系由居高临下向民主平等转变。3.教育方式的转变。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取的是“灌输式”教育模式,父母与孩子之间往往是我问你答,我讲你听。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因此而缺乏情感交流,使教育变得枯燥、乏味,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所倡导的是随时随地的“滴渗式”教育模式,力求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轻松美好氛围里,汲取知识的营养,接受爱的熏陶。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培养孩子积极、开朗、乐观的情绪,创造出快乐的家庭气氛,使父母与孩子问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感情、兴趣、爱好、谈吐等达到默契,彼此间能自然而亲切地交流,从而相处融洽,家庭中也因此而充满温暖感。4.教育内容的转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最关注的是他们的分数,而对孩子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及素质的提升关注不够。如何真正让素质教育走进千家万户?在教育内容上,家长要转变观念,不能局限于小教育,而是要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同步,在大教育的内容平台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以利于孩子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二、构建和谐家庭要做到几个优化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4000名独生儿童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家庭气氛和睦,常有笑声的家庭中的孩子、智商都比不和睦家庭的孩子要高。”由此可见,和谐的家庭关系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优化家庭关系是促进家庭和谐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1.家庭气氛的优化心理社会理论认为,人的成长是受内在的遗传、心理和外在的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的,尤其是与个人生活最为密切的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家庭中的青少年子女能健康成长,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而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文明、向上的家庭氛围是创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条件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气氛是指家庭环境中洋溢的生活气息。良好的家庭气氛充满着愉快与和谐,使人心情愉悦,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这种氛围中生活的青少年,往往会表现出活泼、乐观、友善等性格特征和良好情绪;而良好的心情又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驱力。当青少年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易接受合理要求,遵守规则,友善待人,且协作意识强,这对青少年形成遵守纪律,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