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2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四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ppt

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水分代谢包括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1,植物吸水最主要的器官是2,根吸收水分最活跃的区域3,吸水方式吸胀作用例、下列各组细胞中,主要依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一组是()A.干种子细胞和根毛细胞B.根尖生长点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C.干种子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D.根毛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4,渗透作用的原理阅读课本57页渗透实验1.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①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②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细胞膜③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④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⑤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⑥干大豆种子泡在清水中逐渐胀大⑦暑天新鲜蔬菜在空气中萎蔫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③⑤例2、如图在U形管的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细胞色素C(分子量为1.3万道尔顿的蛋白质)的水溶液(红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经过一段时间后,结果是_____。A.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B.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C.A液面低于B液面,B侧为红色D.A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无色5.渗透装置的应用①比较两种不同溶液的浓度大小②.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以碘和淀粉为例).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实验七: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1.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2.流程1.下面能发生质壁分离作用的一组细胞是①食用的糖醋蒜细胞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③植物的根毛细胞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⑤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⑥根尖分生区细胞A.①⑤B.②③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③2.下列哪些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并总结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a.叶肉细胞b.根毛成熟区细胞c.分生区细胞d.形成层细胞e.干种子细胞f.动物细胞g.导管细胞h.纤维细胞i.洋葱表皮细胞252627拓展应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拓展1.判断细胞的死活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待测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分离剂细胞液浓度范围等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实验单一变量:不同浓度的分离剂。设计实验测定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浓度实验原理: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蔗糖,清水,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实验步骤:实验结论:1.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2.用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制作洋葱鳞片的临时装片3.用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细胞液的浓度应是介于刚开始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好不发生质壁分离的两个外界溶液的浓度之间问题:如果实验中细胞均未发生质壁分离,或者均发生太明显质壁分离,则应怎样做?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分离剂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判断质壁分离速度(或细胞液浓度)。实验单一变量:不同植物细胞。二.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实验一:将一枝条插入充满水的玻璃管中,玻璃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水银的容器中,不久水银柱上升,如图所示:实验二:将同一植物在靠近茎的基部切断,套上一个弯曲得玻璃管,管内装有水和水银。不久,玻璃管内的水份增加,水银柱上升,如图乙所示(1)实验一说明:2.利用意义例.大气湿度太高时,发育的果实内常缺钙,因为此时A.大气湿度太高,蒸腾作用强,影响钙的吸收B.大气湿度太高,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吸收C.大气湿度太高,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运输D.大气湿度太高,蒸腾作用强,影响钙的运输合理灌溉:就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地、适量地灌溉,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的效益。本节知识的应用1、如果给麦田施肥过多,出现“烧苗”现象,为什么?怎么办?4、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加0.9%的生理盐水,为什么?43445.新鲜的鱼、肉用盐渍不变质,其原因是()A.食盐水中的氯离子有杀菌作用B.浓盐水中含氧气少,细菌无法生存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D.由于渗透作用使鱼、肉细胞过度失水所致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