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建业外国语中学高三理综化学化学训练题(二).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6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河南建业外国语中学高三理综化学化学训练题(二).doc

河南建业外国语中学高三理综化学化学训练题(二).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共NUMPAGES\*MERGEFORMAT3页第PAGE\*MERGEFORMAT3页河南建业外国语中学高三理综化学训练题(一)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8分)1.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的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3H在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位置B.与4He互为同素异形体C.比4He少一个中子D.比4He少一个质子2.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工业上制取ClO2的方法之一是用酸化的NaClO3与Na2SO3溶液反应。有关上述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可用盐酸或硝酸来酸化NaClO3溶液C.ClO2是共价化合物,有强还原性D.每转移1mol电子,就有2molClO2生成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4mol﹒L-1,则此溶液可能是盐酸溶液B.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CI和NH4HSO4两溶液相比,前者溶液中NH4+浓度大C.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aCN和NaF两溶液相比,阴离于总数不相等D.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0mol﹒L-1,则此溶液pH值一定为104.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NH4Cl的电子式B.碳酸钠的水解方程式C.钢铁吸氧腐蚀的负极反应O2+4e-+2H2O=4OH-D.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5.在一个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A,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了p%,若此时p的转化率a%,下列关系正确的是()①若X=l,则p>a②若X=2,则p<a③若x=3,则p=a④若x=4则p≥aA.②④B.②③C.①④D.②③④6.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加入铝粉,即有大量氢气放出,则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组是()A.NH4+、Na+、Cl-、I-B.K+、NO3-、Mg2+、SO42-C.Na+、CU2+、Cl-、SO42-D.Na+、K+、HCO3-、Cl-7.下列根据实验现象所做出的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A.无色试液焰色反应呈黄色,结论:试液是钠盐溶液B.试液滴加少量氯水后再加KSCN,有红色出现,结论:原试液中一定含Fe2+C.无色试液中加入硝酸酸化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结论:试液中一定含CI-D.无色试液加入新制Cu(OH)2煮沸,有砖红色沉淀产生,结论:试液中可能含有醛类物质8.短周期元素X、Y、Z、W、X原子核内无中子。Y可形成自然界最硬的原子晶体。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YZ2晶体属原子晶体B.X与Z只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C.W可形成含氧酸D.YX4属无机物,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9.(15分)甲、乙、丙分别为短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它们两两相互反应可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甲和乙生成盐X;乙和丙生成盐Y。X的水溶液显碱性,焰色反应为黄色;乙受热分解产物是某天然红宝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乙的化学式为,丙可能的化学式为,Y的水溶液显(填“酸”或“碱”或“中”)性。(2)X的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乙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3)现取amolX和bmolY(正盐)分别配制溶液,若要将X、Y两溶液中的某元素全部转化为乙,则a与b可能满足的关系是。10.(15分)“化学多米诺实验”即利用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和虹吸作用原理,使若干化学实验依次发生,整个过程只需控制第一个反应,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下图是一个“化不多米诺实验”。名装置中试剂或物质是:(A)2mol·L-1H2SO4(B)锌粒(C)2mol·L-1H2SO4和CuSO4溶液(D)锌粒(E)CuSO4溶液(F)氨水(G)30%H2O2(H)H2S水溶液(I)NaOH溶液已知Cu2++4NH3·H2O=[Cu(NH3)4]2++4H2O,该反应产物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B与D两种容器中反应速率比较B___________D(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