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S306线南江镇至岳阳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省道S306线南江镇至岳阳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doc

省道S306线南江镇至岳阳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省道S306线南江镇至岳阳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简本1、项目基本情况介绍1)项目名称:省道S306线南江镇至岳阳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2)项目法人:岳阳市高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3)建设性质:改建4)项目区地理位置:本项目地处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岳阳市,跨越岳阳县和平江县,是连接岳阳市和平江县的通道之一。工程地理位置见图1。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5)建设工期:本项目计划2011年3月开工,2012年12月竣工,总工期为22个月。6)项目总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估算为52780万元。2改扩建工程概况本公路主要走向为东西向,路线基本上与省道S306线的走向一致。路线起点位于平江县南江镇,与改建中的G106相接,后经平江县板江乡、岳阳县的月田镇、公田镇、甘田乡、筻口镇、新开镇、岳阳市的郭镇、岳阳楼区,到达路线终点,路线终点接洞庭湖大桥东桥头。推荐方案路线全长97.975km,包括2段局部绕避的新建线和2段支线。新建线总长6.987km,占整个工程的7.13%,路段一为月田镇K19+930~K23+917段,线路长3.987km;新建路段二为筻口镇K60+500~K63+500段,线路长3.00km。2段支线亦为老路改造,总长1.831km,占整个工程的1.87%,其一为南江镇内AK0+000~K1+180.935段,连接G106,线路长1.181km;其二为新开镇内ZK0+000~ZK0+650段,连接G107,线路长0.65km。老路利用率达92.86%。公路不设服务区及收费站等配套设施。推荐方案共有大、中、小桥1073.08m/19座(其中大桥6座,中、小桥13座),涵洞434道(不含K76+420~K96+000及ZK0+000~ZK0+650段完全利用老路的桥梁涵洞工程数量)。工程需开挖土石方总量为139.40万m3,填方总量90.71万m3,借方总量8.12万m3,弃方总量27.49万m3,表土临时堆置29.32万m3。3、工程的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情况3.1生态环境3.1.1生态环境现状岳阳市位于湖南省北部,岳阳市南部、幕阜山与洞庭湖之间的过渡地段,全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项目所在地地貌丘、岗、平兼有,土壤以第四纪红土和板岩、页岩所形成的红壤为主,此外还有水稻土、潮土等土壤类型。本项目建设将征地3183.03亩(折212.22ha)。农用地中以水田、林地为主,分别占20.69ha和21.16ha。工程用地调规后不占用基本农田。项目区域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形式为面蚀和沟蚀;有轻度、中度、极强度三个土壤侵蚀等级,轻度侵蚀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0.76%;中度侵蚀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6.37%。项目建设区的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200~3000t/km2.a。水田、旱地等耕地常年耕作,林地植被覆盖率较高,坑塘水面具有蓄水功能,沟渠具有排水作用,故项目建设区均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评价范围内植被是以马尾松林为主的次生植被和农业植被以及人工杉木林,人工白杨树、油茶和茶树也有较大面积。公路沿线区域是湖南省水稻高产区之一,农田植被是公路沿线的主导植被类型之一,用地类型以水田和旱地为主,其中水田占耕地的比例较大。项目所在区域野生动物多为适应耕地和居民点的种类,沿线无珍稀保护动物。3.1.2生态环境影响本公路永久占用土地共24440m2亩,农用地为永久占地总面积26.55%,其中耕地占用土地总量的16.38%,林地为9.97%。临时占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植被的破坏不大。工程完成后,此部分占地可随即进行复垦种植,视具体情况可造为农业或林业用地,施工结束后不再对土地利用产生影响。本公路建设占用农田将造成部分表层水稻土、菜园土损失,施工取土、运输等造成少量土地表层及其植被破坏,表层耕作层被污染或丧失,性质变化,保水保肥性下降等。本公路工程施工期间需清除的肥沃的土壤近8.4万m3。相当于损失有机质393.13t、全氮106.03t、磷273.61t和钾67.5t。地表土将用作公路绿化或复耕,不会使其损失。本公路总填方量90.71万m3,其中借方总量8.12万m3,弃方总量27.49万m3,表土临时堆置29.32万m3。全线共设置取土场2处,上路距离与运距均较近,取土场土层深厚,平均取土高度在3.8m左右,全部选择山丘取土,占地类型多为林地,其中林地植被多为灌丛、马尾松林、杉木林、人工白杨林等常见树种,周边200m无居民,选址基本可行。根据工程土石方平衡,改建公路建设基本回用于填方,有部分弃方,全线共设置14个弃渣场,弃渣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导致植被破坏和生产力下降,形成裸露、松散地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影响景观等。由于弃渣场弃渣以石方为主,其恢复较为困难,建议临时弃渣场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