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加强教学教研促进学校发展中共刘家隔中学党支部我校党支部在职党员17名,退休党员8名。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我校党支部始终以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构建党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为重点,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心,服务大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构建和谐校园、推动学校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学特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教育的声誉日益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加强教学教研,提升学校品位学校历来重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在教育科研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实践活动的开展,使教育科研强校提上了议事日程,学校党支部把“科研强校,创建特色”作为创先争优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在教育理论上提升扩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课题研究成效明显。学校党支部把创先争优实践活动贯穿于课题研究工作,使创先争优实践活动与教育课题研究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二是教研活动丰富多彩。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学校党支部组织各教研组及全体教师,按学期制定的工作计划,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安排具体活动时间、内容,规定活动措施,广泛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使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努力培育一批新生力量,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大比武,由学校组织评委,指定班级上课,决定讲课内容,评委根据讲课比赛评分标准评分,然后进行点评,对比赛成绩好的教师给以鼓励,对在讲课中存在不足地方的教师给以正面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成长,优胜教师被推荐到汉川、孝感比武,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活动期间党员教师带头讲,党员的先锋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学校党支部和教研组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并在教研组内交流,任课教师每学期写一篇优秀教案在校内进行评比,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到2012年5月止就有30位教师的发表教学论文60余篇,3篇获国家级刊物奖、15位教师的教学论文获省级奖、有12位教师的教学论文发表。同时,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开展互相听课的活动,规定每个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6节。通过广泛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不断的增强和提高,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二、加强民主管理,推进创先争优。民主管理也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学校党支部发挥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指导作用,通过加强对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女职工妇代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把创先争优实践活动推向深入。充分调动了教职工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教职工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评议的作用。学校一年一度的《规章制度》、《奖惩制度》、《考核制度》等,2012年讨论了《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刘家隔中学岗位实施管理细则》。首先由学校拟出初稿,然后发给每个教职工代表和各教研组征求意见,由教职工代表讨论后再提出合理化意见或建议,许多党员、教师占在学校的高度,从全局利益出发,为学校提出了很多有创造性的、对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有益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学校党支部及学校行政领导班子也积极主动采纳教师们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修改,最后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表决通过才实施。真正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用制度管理人,让广大教师在民主管理的气氛中创先进、争优秀;女职工妇代会刘昶老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青春期心理、生理及性健康”教育活动,对在校的学生进行分批次的教育;校团总支办好团校教育,对全校青年少年学生开展爱国主义、党史知识、革命传统、清明节在烈士陵园扫墓活动、人文关怀、科学发展观等的教育;利用“五四”青年节发展共青团员80名。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派出了3名副校长参加校长、支部书记岗位培训;为培养学科带头人,派出了20名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三、老师以爱立教,学校创建特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历来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树德修身一直是人民教师执着的追求。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稍有不慎便会走向歧途。他们始终还是孩子,需要关怀、帮助、指引,更需要在关爱和感化中成长。一是强调人文关怀。学校注重人文思想培育,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活动课、广播体操、校园集体舞、大合唱、校园歌手赛、书法、绘画、演唱、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各类比赛,既丰富了广大师生校园生活,又营造了浓厚纯正的文化氛围。学校党支部要求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和生理成长和变化,教师要当好青少年学生的引路人,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爱”来亲近他们、关注他们、感化他们,要十分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走出不良心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