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精选.docx
上传人:一吃****昕靓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精选.docx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4、通过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教学难点: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如果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二、探索新知(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媒体演示例题(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小猴:6个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36+6=42(个)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教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须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教师板书答语。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板书课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呢?(4)教学试一试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三、拓展练习(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谁说说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四、全课总结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解决了好多问题,真是了不起啊!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什么呢?小学数学优秀教案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二上第37—39页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编制8的乘法口诀。2、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及迁移类推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学要点分析: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寻找规律编制记忆口诀教学难点:寻找规律记忆口诀教学准备:小棒数字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今天,小凯蒂又来到了同学们中间,看看她在向大家学什么手艺?(出示情景图)原来凯蒂来到教室里学习编中国结。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生2:做2个中国结需要多少个圆环?生3:每周要安排多少人做值日?……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凯蒂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1、编儿歌,填填表(教学红点)我们一起来看“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这一问题在老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