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模型研究思路.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脑缺血模型研究思路.doc

脑缺血模型研究思路.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脑缺血模型的实验研究思路方法原理:脑缺血是以脑循环血流量减少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从发病机制脑缺血有三种类型:血栓性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和血瘀性脑缺血。血栓性脑缺血性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脑动脉栓塞后,由其供应的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发生缺血、缺氧、水肿和坏死。实验室常采用的动物模型是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1,2]模型。此方法适宜做在灌注损伤,而且缺血肯定而较重。短暂性脑缺血是指伴有局灶症状的短暂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是由于脑血流量下降或微小栓子栓塞了脑动脉所致,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消失。实验室采用结扎小鼠的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造成急性脑缺血模型。血瘀性脑缺血主要是由血流动力学不足,血液粘稠度较高、血流速度缓慢致血栓形成而造成脑部缺血,使其受到损伤。实验室常用注射肾上腺素来改变血流变制备血瘀性脑缺血模型。指标选择原理[3,4,5,6]:脑缺血损伤的病理机制,主要有氧自由基损伤,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3个主要病理机制或学说,三者并非独立存在和有序,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目前脑缺血的动物实验检测指标主要集中在:神经行为学,病理组织学,能量代谢和兴奋性氨基酸。神经病学评分参照zea—Longa分制评分标准,待大鼠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分别于大鼠术后第l天、第3天进行评分。O分:无神经损伤症状;1分: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2分:向外侧转圈;3分:向对侧倾倒;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分数越高,说明脑损伤越严重。病理组织学主要包括脑梗塞面积,脑含水量和生物活性物质指标及血液流变学。2.1脑梗塞面积,脑含水量脑缺血后生成大量氧自由基攻击细胞膜和亚细胞膜。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致细胞代谢及功能障碍,造成细胞损伤,继而通过坏死或凋亡的方式引起细胞死亡。观察脑梗塞的面积从而进行脑损伤的评价,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可观察脑缺血损伤后胶原组织水肿情况,一般用以下公式计算:含水量(%)=(湿重一干重)/湿重×100%。也可以用脑指数(脑指数=脑湿重/体重×100%)来表示。2.2生物活性物质指标自由基生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重要的病理反应产物。生物体内不仅有自由基生成系统,也有自由基清除系统。清除系统主要包括各种抗氧化酶(主要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低分子非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胡萝卜素类,黄酮类等。大量实验证实,脑缺血时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DA)生产增多。MDA是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稳定产物,测定MDA的含量可以放映组织中自由基的含量和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程度,间接反映细胞的损伤程度。脑缺血晚期,机体代谢生成大量的NO是另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因子。关于NO在脑缺血损伤时对脑组织的生物作用,有许多不同观点。有学者报道,缺血性脑损伤早期NO突然升高,增加缺血区局部脑血流量。Bwisson等报道,脑缺血后局部兴奋性氨基酸剧增,激活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造成Ca2=内流。NO过量,导致神经元凋亡。也有研究发现,脑缺血时脑中的NO含量增加,刺激前列腺素E2合成增加,前列腺素E2可加重自由基致水肿的作用。可见在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NO具有重要的检测意义。2.3能量代谢ATP酶能量的衰竭首先是离子泵的功能受到影响,Na+,K+一ATP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对维持细胞的机能、代谢和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脑缺血时,能量缺乏,Na+,K+一ATP酶不能正常运行。而ATP依赖的Ca2=一ATP酶也在ATP减少时活性降低,不能将Ca2=泵出胞外,造成细胞内Ca2=超载,加速细胞的凋亡。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是机体细胞能量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催化酶。脑梗死时,脑缺血缺氧,致使细胞生理功能破坏,脑细胞膜和血管释放LDH、CK,经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循环,使LDH、CK活性增高。2.4血液流变学血液粘稠度较高、血流速度缓慢致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又一重要机制。主要表现在血液内血小板的高度聚集性,全血黏度、血浆黏度。3.兴奋性氨基酸[7]氨基酸作为重要的神经递质,对正常大脑的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脑缺血时,神经元释放的谷氨酸是引起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原因[8,9,10]。其中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是脑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兴奋性氨基酸。可见.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在神元缺血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实验仪器:1.安捷伦1200高效液相2.岛津1750分光光度计3.半自动生化分析仪4.玻璃匀浆机5.低温离心机6.血小板凝聚仪7.血液黏度计试剂L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