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联合国、美国、澳洲、台湾版的“核心素养”,说的也是这么一件事.docx
上传人:sy****29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除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联合国、美国、澳洲、台湾版的“核心素养”,说的也是这么一件事.docx

除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联合国、美国、澳洲、台湾版的“核心素养”,说的也是这么一件事.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除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联合国、美国、澳洲、台湾版的“核心素养”,说的也是这么一件事……2016年9月,教育部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引领,构建起全面发展的人。在昨天闭幕的“2016年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百余名教育专家、校长、教师齐集一堂,围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变革”的主题,就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校课程和教学、教育评价的回应、改革和师资培育等方面展开讨论。历史:“核心素养”的世界版本研讨会上,来自台湾嘉义大学教育学系的丁志权教授系统地回顾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由来。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3):教育五柱2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2005):3类9项核心素养3美国21世纪学习伙伴(2007):1+3类11项技能4澳洲墨尔本大学(2009):4类10项技能5台湾地区《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2014):3类9项核心素养6中国大陆(2016):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学会学习”是“核心素养”的核心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在专题演讲中指出,纵观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国际组织针对”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及框架构建,“学会学习”都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内涵之一。那么,从传统的”学科学习“到如今提倡的”学会学习学科“,”核心素养“究竟给学校和教育带来哪些变革?在回顾各版本“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丁志权教授提出以下几点改变,得到与会专家的赞同。变革1从学科课程到主题课程2014年9月,由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领衔的教学成果《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使得“主题教学”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主题教学的实质是跨学科教育,以主题为逻辑线索,把碎片化的知识信息和分散的能力要求串联起来,立体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贾炜看来,从学科课程到主题课程的转变,即是把知、情、行、思、信等要素相融合的过程,构成”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一流老师关注的是学科思想,其次才是技能和知识。过去,我们提倡举一反三,到了现在,却发现很多时候,反而忘记了代表学科思想的‘一’。”贾炜反思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觉得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思想才是教学的最终指向。而在具体做法上,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学校为跨学科教育而打造的学科群,如:语言学科群或文史哲学科群、自然科学学科群、艺术学科群、STEM学科群。虽然各学科群的内容不同,但是他们都承担了相同的学力诉求。变革2从学科中心到学生中心杨振峰认为,从核心知识到核心素养,其实是从学科中心的课程观到学生中心的课程观的迁移。若把两者进行比较,前者的不足之处在于重知识轻经验、重学科逻辑轻心理逻辑、重学术性轻实用性;而后者的不足之处在于重经验轻知识、重心理逻辑轻学科逻辑、重实用性轻学术性。结合两者的特点,建平中学形成了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核心知识与核心素养双“核”并重的课程理念。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一切做法的出发点,与之相关的具体举措如下:导师制引导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走班制满足学生的教育选择学分制彰显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管理唤醒学生的主体自觉活动课程丰富学生的自我体验比如,建平中学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分层走班制的教学探索,至今共有136门校本课程和82个社团,同时,每个学生至少承担两个研究课题,每天下午至少安排两节选修课。在走班制选课的基础上,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改为学分评价体系,总学分=合格学分+特长学分,合格学分=学时学分+绩效学分,以上措施均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选择。除此以外,由学生自主成立并管理的委员会,下设学生权益保障委员会、生活管理委员会、爱心基金会、纪律仲裁委员会等分支,负责学校的各类活动,包括:仪式典礼系列:校会、升旗仪式、开学结业典礼、国庆通宵、入团仪式、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社会实践系列:军训、职业生涯体验、南京行、团支部志愿者活动等;感恩教育系列:感动建平、教师节、“心连心”社团活动等;班集体文化建设系列:微课程、主题班会、温馨教室评比等;4S课程系列:社团活动、科技人文讲座、社会实践、项目设计;学生自主管理系列:班级主题值周;心理课程:心理课、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成为学校和学习的主人。变革3变单向为多元的学习活动在报告中,丁志权建议学校采用分组讨论、提供学生实际情境学习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对此,来自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的夏雪梅认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在于其“后天可干预性”和“情境性”,因而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习得现成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在多种社会性情境中的反省性实践。夏雪梅对情境化学习做了进一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