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美术教案大班美术教案篇1教学目标:会进行图形折叠、分割、拼摆,使图形变化,辩认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其关系,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能力。教学准备:正方形纸、小刀。教学过程:(一)变魔术让幼儿猜想正方形能不能变成三角形、小正方形、长方形。然后将纸折叠,剪开变为各种图形。将剪开的图形再拼成正方形。(二)幼儿操作将正方形变成4个小正方形,比比谁变得快,再将4个小正方形拼成原来的样子。将正方形变成4个小三角形,然后还原。将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然后还原。(三)图形组合将剪出来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各种组合,变成新的图形。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如:四个三角形可拼成风车;一个三角形加一个正方形可拼成一座房子等。大班美术教案篇2设计意图:农村幼儿老师要从以往只关注教材转向关注孩子的兴趣,适时生成既符合孩子兴趣又符合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活动。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到户外春游,一路上,孩子们看见路边各种各样的野草,建才小朋友问;"老师你看,这种草很像小狗的尾巴。"我说:"你真聪明!这种草就叫狗尾巴草""我可以带回去做小狗的尾巴吗?"建才问。我说"当然可以"。有了建才小朋友这一说,其他小朋友纷纷议论:"我觉得这种叶子像金鱼的尾巴","我觉得这叶子可以做房子","我觉得这种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数字"……看到孩子们对野草这么感兴趣,我便抓住这个契机组织了《有趣的野草》。活动目标:1、尝试按自己意愿大胆用野草在不同的材料上进行画面装饰,体验活动的乐趣。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带领幼儿春游,认识各种野草。2、物质准备:范图四幅(分别在合板上、在磁砖上、纸板上、在盒子上用野草装饰的范例),各种野草、线、透明胶、剪刀、双面胶、记号笔、油画棒等。活动过程:1、欣赏范例,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指导语: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班上有什么不同?这些图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如果让你们用这些材料来装饰漂亮的画面,你想怎么做?2、讲解演示,了解装饰的方法。(1)先选择在哪种材料上装饰,再把简单的轮廓画出来。(2)大胆用各种野草试一试、摆一摆,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进行装饰。(3)装饰时可以先把野草摆在材料上再粘贴,重点示范如何使用双面胶。3、引导幼儿大胆装饰,发挥创作才能。(1)提出要求:①有些野草很容易划破手指,操作时就小心。②遇到困难怎么办?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找老师或同伴帮忙。③对于画面较光滑的磁砖要选择什么材料进行固定?组织幼儿进行讨论。(2)幼儿按意愿选择各种野草及其他辅助材料,大胆地装饰画面。(3)教师观察幼儿的创作情况,并给予适时的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体验活动的乐趣。4、师幼交流共享:让幼儿展示、介绍作品,并引导其体验成功的快乐,发现存在的不足,为更好的开展下次活动做准备。5、活动延伸:①野草除了能装饰漂亮的画面外,还可以做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②我们幼儿园周围到处是野草,野草可以做燃料、肥料、还可以当饲料喂牛羊等。大自然给了我们这样好的宝贝,我们应该要保护大自然。活动反思:幼儿的学习是非常情绪化的,与兴趣有极大的关系。教师所选的内容自始至终都围绕幼儿熟悉、喜欢的活动进行,幼儿活动兴趣浓厚。具体体现在:幼儿注意力专注,情绪愉快,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教师和幼儿都轻松自如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小百科:野草,亦作杂草,一般指在庭园、草坪或农地等土地上并非经由刻意栽种的植物,而这些植物并不只限于草本植物。更多时候,野草专指有侵害性的植物,特别是那些不需栽种而能够自行大量繁殖的植物。大班美术教案篇3活动目标:1、通过吹泡泡游戏,观察同伴吹泡泡时的姿态和表情,体验吹泡泡过程带来的快乐。2、尝试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和同伴吹泡泡时的情景。3、有序转版,细致检查,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j活动准备:l、幼儿有绘画人物的经验,知道人物的基本结构。2、课件:幼儿吹泡泡时的照片多幅。,3、8K钳㈣纸一张,8K白板纸两张,复写纸,夹子,笔,剪刀,胶水,胶滚,油墨等。活动过程:1、播放幼儿吹泡泡时的照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自己和同伴吹泡泡时的姿态和表情。(1)教师:你看到小朋友吹泡泡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头是怎么样的?手是怎么样的?手里拿着什么?(2)教师:小朋友吹泡泡时的姿态有什么不同?有小朋友抓泡泡吗?是怎么抓的?(3)教师:吹泡泡时你们高兴吗?从哪单看…来的?2、教师交代要求,幼儿创作:(1)教师:今天我们要画小朋友吹泡泡。你想画和准一起吹泡泡?(2)有序转版,均匀印制。要点提示:1)重点:吹泡泡时的不同姿态以及情绪、情感的表现。2)以问题的方式提醒幼儿转版时注意版子的色彩不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