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下面的对联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的名相。现在,“诸葛亮”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智慧的象征。成都武侯祠隆中对第一课时时代背景公元207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这篇《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是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共65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历史。hàofǔ好为《梁父吟》qīngtuí倾颓duó度德量力shēn信大义chāngjué猖獗疏通文义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唯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概括前三段的内容:1、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是否太狂?作者这样写是什么意图?2、为什么“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将军宜枉驾顾之”3、先主诣亮,“凡三往,乃见”,仅仅是表现刘备的求贤若渴吗?4、“奸臣窃命,主上蒙尘”的“奸臣”是谁?“主上”是谁?这句话指的是什么事?5、刘备的“信大义于天下”具体是指什么?课堂检测、解释字词躬耕好为《梁父吟》莫之许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先主器之君与俱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先主遂诣亮,凡三往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遂用猖獗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3.将军岂愿见之乎?4.将军宜枉驾顾之。”5.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第二课时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2.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4.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6.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7.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8.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9.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思考:全文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怎样分?三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统观对策(第4段),可以分为几层,介绍了哪些内容?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2、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3、归纳策略的主要之点并指出光明的前景。第四段:写隆中对策1、从文中找出对诸葛亮和刘备总评价的话。2、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侧面描写。烘托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4、对曹操为什么“不可与争锋”?8、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赏析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隆中对一、古今异义二、通假字犹谓将练习一:解释句中的词语。1.亮躬耕陇亩。()2.先主器之。()3.将军宜枉驾顾之。()()4.先主遂诣亮。()5.孤不度德量力。()6.欲信大义于天下。()7.此殆天所以资将军。()()()8.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练习二:写出下列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