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摘要〕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师德,能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最富有渗透性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它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高巧的技艺和敬业奉献精神,才能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通过师德这种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去教书育人。〔关键词〕师德非智力因素课程改革师德,这个老生长谈的问题,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引起人们的关注、重视呢?是因为师德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时所应遵守的思想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最富有渗透性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陶冶人格的课程。其教育影响往往是通过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是一种“不教之教”,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奇妙效应。优秀教师的为人、为文品格犹如薪火相传,它们放射出的璀灿光芒影响了一辈又一辈的青年学子。每当我回忆起数年前的校园生活,总会引起无限感慨:每次向师长请教,促膝而谈,以诚相见,如沐春风,那情那景不减孔子及弟子的沂水之趣。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自己的精神、生活水准,决定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水准;教师自己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首先就要做这样的人。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教师教学生首先是“传道”,教他们如何做人,其次才是“授业、解惑”,教他们掌握知识,不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吗?正如近代教育学家经亨颐先生所说的“学校不是贩卖知识的商店,当以陶冶人格为主旨。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已。”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师者风范这种隐性课程资源,使其发挥出应有的育人功能,就更值得研究了。笔者认为:优秀的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根基。在教育活动中,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者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表现为志行诚笃、勤奋求实的态度,表现为讲信修睦、磊落光明的品格,表现为敢于探索、敢于拼搏的精神,表现为仁和关爱、笃品励行的德行,表现为协力同心、诲人不倦的情怀……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桥梁,它不仅能开发教师的教研能力,而且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一旦学生们领悟到这种父母般、兄长般的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重其道”,达到潜移默化式地熏陶教育的目的。教师,在社会上看它是一种职业,但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规范、道德的化身、人格的楷模和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身教是不言之教,是陶冶学生的根本。教师在学生面前发生的一切都是教育行为。“师者,人之模范。”“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做人的模范;不仅担负着“教书”任务,更担负着“育人”的重任;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不仅要追求“学高为师”,更要做到“身正为范”。老一辈教育家夏丐沔先生认为:教育源于爱。只有在无尽的师爱的诱导中学生才能形成独特而有理想的人格——谦卑忘己,爱国爱家。他把办学比作挖池塘,教育要是没有情爱,就跟池塘没水一样,逃不出一个空虚。这种教育之爱就是教师仁和关爱的人格素养的体现。有了这种教育之爱就能创造出维持一种舒适而有活力的学习气氛,影响学生对教师及其授课的态度以及对学校的态度,师德这种陶冶学生人格的作用就会充分发挥出来。渊博的知识、高巧的技艺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来源。教师的风范靠教会学生来体现。俗话说“欲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并且这一桶水必须是活水,是充满生机、富有活力、长流不竭的活水。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知识和智慧的“池塘”挖深挖宽。只有知识渊博、教艺高超的教师才具有吸引力,才更能显示出人格魅力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角色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以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倡导者、成为学生心灵的影响者、激励者和鼓励者。教师,尤其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更要博学多才了。教师应当是在某一个专业方面知识渊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崇尚科学的典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造诣,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当然,教师还要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果教师的学问深、水平高,但不能正确表达,要教好学生也是十分难的。常言道:“善教者善言”,正是这个道理。只要做到了传道,一言一行必为师表;授业,一字一句,必须严密准确,他就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敬业,是师德的保证。我们知道,没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只会使教与学成为两张皮,使学生丧失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合作精神的教育工作者只会使自己与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