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把握学科本质是物理教学永恒的主题——评李国伟老师《电场电场强度》一课教学设计物理教研组张之斌物理概念是从物理现象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是物理定律、公式和学说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理解物理概念就不能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所以讲清物理概念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进行物理概念教学?这是一个值得物理教师交流和探讨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李国伟老师《电场电场强度》一课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概念的引入是否合理、恰当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基础,是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兴趣与动力本节课的内容对高中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场的概念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而且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客观存在的物质,所以本节课的导入是否合理,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李国伟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以司空见惯的声波来形象直观地导入电荷之间的作用是通过电场实现的,不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使学生展开思维,在大脑中抽象出电荷周围的电场的存在,把一个抽象的、陌生的场的概念转变为形象而熟悉的情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抓住物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是概念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关键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以及寻找对电场属性的描述----电场强度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把握学科本质的具体体现,是物理概念教学的最高境界。从教学设计上看:李国伟老师首先由演示实验开始,让学生直观感知电场的最基本特征———电场对放入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然后设计问题:电场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从电场的基本属性出发,在电场中引入试探电荷,从试探电荷的受力情况分析电场强弱,那么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大小能否反映电场的强弱呢?再次安排一个演示实验,发现在电场中的同一点不同试探电荷的受力情况不同,说明电场力的大小不能反映电场的强弱。接着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该问题,通过第三个演示实验,学生发现在电场中的同一点,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随电荷量成正比地增大,即电场力与电荷量之比为定值,而且在电场中的不同位置这个比值恒定且不同。这一系列的探究实验的完成和分析,最后寻找到了一个与试探电荷无关且由电场本身属性决定的比值。引出了物理学中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电场强度。上述探索过程在教学设计上环环紧扣,推理思路严密清晰,把一个物理量的来龙去脉展示的淋漓尽致。这样不仅把握住了教材的重点,更是使学生参与了一个物理量形成的探索过程,体会和领悟了一种物理思想。三、巩固训练相关知识是概念教学的反馈,是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升华巩固练习是概念教学的收官阶段,虽然李国伟老师只设计了一道练习题,但肯定是精心准备和合理的。此题紧紧抓住了学生对电场概念理解的习惯性错误,由表及里,重现场的概念,巩固场的概念。让学生在定量的计算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场强是由场电荷以及位置决定的,与试探电荷无关。并在次加深对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理解,更加全面了解电场强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四、对物理概念的运用和拓宽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渠道,是学生品尝学习快乐的驿站点电荷的场强和电场的叠加是本节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也是本节课与相关知识点整合和延伸。在该部分的教学设计上,例题2的选择恰如其分,通过分点设问,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既强化了点电荷场强公式的具体运用,又让学生把电场的叠加原理收入囊中。所以说高质量的训练题和高质量的问题设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之一。综观该课的教学设计,李国伟老师是经过精心琢磨和思考的,充分体现了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渗透了物理思想的内涵,抓住了物理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规律——把握学科本质+研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