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9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罗素同学们还记得这样一段话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当他临终的时候就可以骄傲的说,我已将我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请问这是出自哪部书中的名言,谁说的?伟大的伯特兰·A·W·罗素(1872.5.1——1970.2.2),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罗素一生著书71种,论文及其他文章甚多。他文思敏捷,平均每天写作三千多字。他在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各个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其中力以哲学、数学最高,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20世纪初,曾震惊数学界的“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体论的“类型论”,是他研究的重大成果,而他的逻辑原子主义、中立一元论则为现代西方哲学某些流派开一代先河。例如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分析哲学等,就是受罗素哲学思想的影响,或者以他为出发点而发展起来的。他还是一位文学家,这也许令许多人感到意外,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令为了文学以生命相搏的作家们汗颜!罗素还是国际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在晚年,他以自己的巨大声誉积极干预国际政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一度成为西方各国左派群众的旗帜。其中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一爱因斯坦的禁核声明”最为世人瞩目。1872年5月18日,罗素诞生在英国蒙默里郡特雷莱克的一个贵族世家。他的祖父曾两度出任首相(自由党)。他出生后不久,母亲和父亲先后去世。父母死前要把罗素和他的哥哥托付给具有无神论思想的朋友抚养,但祖父祖母自愿承担了抚育孩子的责任。罗素的祖母笃信宗教,恪守教规,教导他要经常默想自己的过失与愚蠢之处。罗素性格内向,常在花园里独步冥想,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祖母的自由主义政治观点对他影响颇深。11岁时,罗素开始从哥哥那里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学,当时他只能够接受定义,却怀疑公理的可靠性,这种怀疑竟决定了他后来的研究方向。他的科学知识是由叔叔零星讲授的。他祖父收藏的大量图书,为他博览群书提供了方便,外籍保姆和家庭教师教会了他各种外国语言。少年的罗素以固执的怀疑看待人类的一切知识。到底什么是知识的基础?哪些是客观的存在?他立志要弄个清楚。“我们到底了解了多少?我们了解的东西中有多大程度的确切性和可疑性?”他常常这样提出问题。1890年10月,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便从清教徒式的家庭束缚中解脱出来,进人思想活跃的教育园地,他感到极为快乐。然而老师对他的影响不大,与同学们的自由交往,使他受益不浅。这个学院在1820年开始有一个不公开的小团体(它的成员称这个小团体为“协会”;而外人则把他们叫做“使徒”)专门吸收才智出众的学生。罗索入学第二年就被吸收进去。在这里,他结识了不少后来闻名于世的同学,如数学家兼哲学家怀特海、哲学家莫尔和麦克塔格特、经济学家凯恩斯等。他们每星期六晚上聚会,常常讨论到午夜,第二天又去乡间漫游、交谈。很快,罗素就成为他们中间颇受欢迎的成员。他不满意老师的讲课,认为当时的数学只重视技巧,不重视基础理论的证明。在第三学年时,他虽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学位考试,却发誓再也不念这种数学了,他几乎卖掉他所有的数学书籍,后来改学哲学。罗素对哲学素有兴趣,但在这以前,他只读过英国哲学家的书。当时恰逢英国掀起新黑格尔主义浪潮,特别是布拉雷德发表了轰动一时的著作《表象与实在》,他在同学麦克塔格特的帮助下,成了一名黑格尔与布拉雷德派的忠实信徒,他立志像黑格尔那样,建立一套哲学体系,献身于哲学事业。罗索一向热衷于政治理论的探讨,并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活动。早在1895年,他在德国度蜜月期间,就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盛赞《共产党宣言》和三大卷《资本论》都是极富文采的伟大著作。当时他与社会民主党领袖、马克思主义者倍倍尔,李卜克内西都有来往。当然,这些交往并没有能改变他的唯心史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积极从事反战活动。1916年,他因撰写反战传单被罚款一百英镑。当他不肯交付这笔罚款时,法庭就拍卖了他在剑桥大学的图书作抵押,随后,三一学院院务委员会也解除了他的教职。1918年,他又给反战报纸写社论,因犯“侮辱同盟国”罪被监禁六个月。当局鉴于他的名声,把他关在头等牢房里,无人打扰。罗素利用这个机会写了一本数学引论,还构思了未来的几篇哲学著作。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罗素如同其他进步人士一样,热烈欢迎这一伟大的胜利。1920年春,他以非正式成员身份随英国工党代表团访苏,在莫斯科见到了列宁。1920年8月,罗素偕朵拉·布莱克访问中国。他在北京多次讲演,介绍他的哲学著作《心的分析》和《物的分析》以及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