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写作要求.pdf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写作要求.pdf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写作要求.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院社会调研报告写作要求1.开学第一周学生必须提交调研报告,由学习委员收齐后提交教务科。2.调研报告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3000字。3.调研报告的资料必须真实,内容应简明扼要,能反映出社会调查基本情况及本人体会和感受。4.调查报告的内容由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组成。(1)标题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如《关于江西万安公司融资体制的调研报告》。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防范于未然--万安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的调研报告》。建议使用单标题,如确需要使用双标题,也可使用双标题。(2)导语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调查问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3)正文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4)结尾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5)封面调查报告使用统一封面(见后附的格式)。5.调研报告的格式要求(1)A4纸打印,上、左边距一律为2.5cm;下、右边距一律为2cm。(2)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倍。(3)文内标题字码,依次为:一级标题,用于文章小标题,用中文汉字表示,如一、二等;二级标题,用于重要段落的划分,用中文汉字加括号表示,如(一)、(二)、(三)等;三级标题,用于要点的排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3等;四级标题,用于特征的排列,用阿拉伯数字加括号表示,如(1)、(2)、(3)等;五级标题,用于分特征的排列,用阿拉伯数字加圆圈表示,如①、②、③等。(4)若文章中有图表,其线条、数字应准确无误,图表要注明图表名称、单位等项目,如表1、表2等。(5)参考文献按如下要求处理:①一般中文著作,应依次分别注明有关版本信息:作者姓名(若系多名作者,用顿号隔开)、书名、卷(册)、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若系编纂类著作,应在编者姓名之后标注"编"或"主编"或"编著"字样;论文集内论文,应先注明论文,再注文集等版本信息)。例如:田余庆:《公司并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8-80页。罗荣渠:《跨国公司内部控制》。见罗荣渠著:《公司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9-180页。朱学勤:《会计信息的解读》。中华读书网编:《信息披露规范》,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②翻译著作(译文),除应包括上述版本信息外,还应括注原作者之国别、译(校)者姓名。例如:[德]贡德·弗兰克著:《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刘北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289-290页。③报刊文章,应分别注明作者、篇名(用书名号《》)、报刊名(用书名号《》)、时间(卷期数)、页码(版)。例如:周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民日报》,1979年5月7日,第1版。④外文论著之注释,应遵循国际学术惯例,凡文章篇名,应用双引号("")表示;凡书名、报纸和刊物名,一律用右斜体表示。例如:英文著作:GordonS.Wood,TheCreationoftheAmericanRepublic,1776-1787,ChapelHill:Th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Press,1998,p.26.英文论文:BernardBailyn,"TheCentralThemesoftheAmericanRevolution:AnInterpretation",inStephenG.KurtzandJamesH.Hutson,ed.,EssaysontheAmericanRevolution,ChapelHil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