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和合共进”德育论文(通用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知行合一,和合共进”德育论文(通用多篇).docx

“知行合一,和合共进”德育论文(通用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知行合一,和合共进”德育论文(通用多篇)概述:“知行合一,和合共进”德育论文(通用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知行合一,和合共进”德育论文篇一中小学校长培训德育论文知行合一和合共进——探析校园文化建设中地域文化特色的挖掘与确立知行合一和合共进——探析校园文化建设中地域文化特色的挖掘与确立谢钰(禹王台区禹王台小学,河南开封475000)摘要:小学德育工作是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彰显校园精神,突出学校特色,促进学生“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善于找到一条为师生共识且教育资源丰富,既凸显学校独有的地域特征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主线”,将校园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挖掘出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校园文化;宋文化;和合教育提到校园文化,这应该是近几年教育同行们耳熟能详的词汇,更是我们不遗余力全心投入的德育工作。在网络搜索引擎上键入“校园文化”四个字,映入眼帘的词条令人眼花缭乱,真正跳入心间的是这样一句话: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掩卷沉思,纵观各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然“百花争艳”、“姹紫嫣红”;但是,只要独具慧眼地找寻到一枝“奇葩”,且独具匠心地栽培料理,照样能“一枝独秀”,甚至“秀艳群芳”。那么,这枝所谓的“奇葩”就必须拥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校本特点,是人无我有的,是不可替代的;是师生熟悉,且又资源丰富的;是具有强烈的文化渗透性,且又代代传承、生生沿习的精神智慧。一、时代的选择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传统文化的土壤之厚实,内涵之丰富,不仅对国人的思想,而且也对周边国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序言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文化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提升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民族灵魂的塑造。古都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卷轴上,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它不仅是历史上支撑各王朝政权得以存在的精神支柱,而且对今天人文校园建设和提高学校办学品味,具有重要的、深远的现实意义。开封是七朝古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显著特点。尤其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是全国乃至全球最繁华的都市,因此也给现代开封留下了浓郁的宋文化特色。如何让开封“宋文化”有精、真、深的体现和传承,这不仅是开封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深谋远虑,也是开封的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命题和担负的责任。二、自身的标识位于开封市区东南部的繁塔和禹王台是这座古都的两个名胜景点,相距仅150米,分别有1000多年和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分属国家、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月7日,开封市正式对外发布这两个景点将联体开发为繁塔—禹王台风景区,建设工程已于2009年6月启动,一期工程计划2010年6月完工。该景区建成后将是开封市目前面积最大、最具文化历史内涵、人文古迹相互映衬的风景旅游区。开封市禹王台小学始建于1949年,坐落在陇海铁路线旁,与两个千年名园繁塔和禹王台毗邻相伴。由于历史遗留的客观原因,禹王台小学的整个校园身处民房住户和租房户的重重包围中。住家户、租房户和家长从学校的大门随意出入;住家户或租房户在学校教学区域内骑车横冲直闯;校内住家户任意饲养鸡、羊、狗宠物等。这些不安全、不和谐的现象给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以及校园环境卫生都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和困扰。当前,开封市正在实施的繁塔和禹王台合并开发,依托凝重的宋塔、千古的梁园和具有汴河遗韵的河道,使南部景区成为人们感悟宋文化旅游地的城市总体规划,不仅拉开了我市的景区布局,也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摆在了禹王台小学全校师生的面前。千年帝都的丰厚遗存,是我们骄人的资本;而紧抓机遇使禹王台小学融入古都建设的有机整体中去,是我们肩负的使命。三、“古都和合文化”的提出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精华。儒家文化以“仁爱”为核心,以“中庸”为准绳,以“礼”为行为规范,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以“和”为理想目标,是充满着民本主义精神、理想主义色彩和整体思维特征的文化。“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和合”语出《管子·幼官》篇:“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连起来讲,指的是在承认“不同”事物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