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毕业德育论文通用多篇【导语】毕业德育论文通用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毕业德育论文篇一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教育;思考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361-03大学时期是莘莘学子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际交流带来不同文化观念的碰撞、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传播手段的广泛运用,正猛烈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如何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永恒话题。一、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提出每年栀子花的清香飘满校园的时候,又一届学子将要毕业离开母校,此时他们都会在校园合影,为大学生活留下最后的记忆。然而,近年网络上热传的一些接近疯狂的学生毕业照引起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早在2009年毕业季,一组“大学生往母校校名上撒尿并集体拍照”的照片上传网络,这次被称为是“撒尿门”的照片共有三张,照片上所有学生的脸部都经过马赛克处理,校名也被部分遮住,仅能看到“湖×××学院”字样。第一张照片上,一个身穿蓝色T恤和运动裤的男生正对着“湖”字做出小便动作,“湖”字上及地下有疑似小便的痕迹,该男生还转过头来望着镜头,旁边有个注解“就地嘘嘘”,在写着校名的石碑后,几位学生在观看;第二张有女生前去查看“湖”字上的印迹;最后一张是大家在校名后的大合影。由于校名被遮挡,在网友的人肉搜索下,有人贴出了湖南理工学院的照片进行对比,结果基本吻合,使得当事学校声誉备受影响。2012年6月,另一组毕业照吸引了人们的更多眼球。照片的内容是暨南大学的毕业生合照中,学生手举写着毕业愿望的纸,上面印有不同的文字,写着“求、求富婆、求调戏、求你妹、求帅哥……”等不同字样,在镌有“暨南大学”的拱形建筑前合影;另一张照片稍远一点,加上了一条红色横幅写着:“暨大广告,你Fuck了我的青春!!!”这组毕业照上传之后就引发了网友对当前大学生道德行为浪潮般的争论,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用对毕业生这样的行为大加批判,举“道德棒子”将其打倒。理由是学生走进大学校园的四年里,他们拥有的是一生中绝不可能再重现的酸甜苦辣。大学四年,是他们受禁锢最少的时候,在这样一个告别的时候,来这样一次“疯狂的毕业照”,似乎也不算过分。多少年后,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只要看到自己当年的毕业照,都会回想起当初的自己是多么青春飞扬、豪气万千、我行我素,可以成为毕业生的美好回忆。另一种观点刚好是与之针锋相对,认为大学生在母校的校名前撒尿,这是一种低级行为;暨大毕业照中每个人手上的“求……”字,映射出了一个个“跪着”的灵魂,是奴才的表现,是“低俗”行为,是堕落了。甚至有人将这些大学生称作“四无”新人,即没素质、没教养、没文化、没道德!这样的学生也算是大学生,是时代的悲哀!笔者认为,对于这些非常规的毕业照,学生行为好像已没有理智,接近“疯狂”,不妨叫“疯狂的毕业照”。本人认为,这些疯狂的大学生毕业照已超出了道德底线,它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高校道德教育的缺失、社会道德的缺失、优秀传统道德缺失和道德标准的缺失。我们对这些“疯狂的毕业照”不能只是骂或笑。当前大学生的毕业照,无非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它照的不是一个班,照的是当代中国青年、照的是当今社会。所以,我们要从理性角度去思考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找出其根源,想出对策,更好地促进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二、道德教育缺失是疯狂毕业照产生的根本原因(一)高校道德教育的缺失首先,当前高校对现时代的深层次理论研究不足,对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未能给予及时、准确的回答,存在着回答苍白或说服力不强的问题,使部分大学生对一些原则性问题产生模糊的认识。特别是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不能真正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学生不能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其次,高校缺乏一支专业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队伍,队伍主体构成存在着部分兼职人员并且业务量大,导致教育效果偏低。在毕业照的争论中,一些大学教师及媒体,用卫道士、道德禁锢、老顽固、伪君子等词语来反对批评的声音,鼓励或肯定大学生的出格行为,并以自由、宽容、开放等词句来包装。有一位副教授说批判者是站在“道德制高点”评判别人,有些大学生根本就不认为这两张毕业照有任何问题,他们只是认为批判者是老顽固、旧思想、思维等等,看不惯他们的新生事物、新生力量,认为别人根本不该、不配批评他们。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从侧面说明部分大学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根本没把道德当回事,缺少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思想放任自流。试想,如果这些学生的父母花了很多钱,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到毕业,看到自己的孩子说自己被学校“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