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的教学设计优秀.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优秀.docx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优秀.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优秀《爱莲说》的教学设计优秀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莲说》的教学设计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创意《爱莲说》是一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借莲花的美好品格,以菊花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教学本文,以朗读为线,以朗读促进学生理解文言字词,以读体会本文的语言之美,以读品味本文的艺术形象和写作手法,又以理解带动学生背诵积累文言词句和诗文的目的。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并培养文言文朗诵能力。2、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衬托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3、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作者的情趣,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1、朗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2、品味语言表达之美,理解莲的“君子”形象。教学难点1、朗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2、品味语言表达之美,理解莲的“君子”形象。教学方法诵读法、批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思路大致上分为四个教学板块:朗读课文,讲清字义;诵读课文,说语言美;品读课文,理解形象;背读课文,巩固积累。预习要求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铺垫(3分钟)导入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屋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宋代理学创始人,著《周元公集》。生字检查蕃(fán)不蔓(màn)不枝亵(xiè)玩鲜(xiǎn)有闻活动一:朗读课文,讲清字义(10分钟)1、要求学生出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自讲文意,把讲不清的画下来。2、同桌前后桌之间讨论解决疑难字句。3、教师检查词义理解:“甚”、“染”、“鲜”“、蕃”、“濯”、“亵”等实词和“之”、“焉”、“者也”、“噫”、“唉”等虚词。活动二:诵读课文,说语言美(10分钟)1、学生听课文录音,要求重点听语音语气语调。2、学生对照课文录音,自由诵读课文两遍并思考本文的语言美(提示:可从句式、用词、表达方式等来谈)。3、学生说句式语言特点。学生说的内容可能有以下几点:①句式多样,或骈句。或散句;或长句,或短句;或排比句,或独词句。②语气多变。或陈述,或疑问,或感叹。③节奏和谐。“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韵脚交错分布,错落有致。④表达方式多样。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一个“爱”字连缀全文,文笔简练,情感丰富。活动三:品读课文,理解形象(15分钟)1、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为这些句子做批注: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写出了莲的什么品质?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2、联系下段中的“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两句,思考:本文作者仅仅只是在描写莲,赞美莲吗?当然不是,写花实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这七个分句句句写花,又句句写人,这种手法叫借物喻人。3、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明确: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活动四:背读课文,巩固积累(3分钟)请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背诵课文。有时间可以抽查背诵情况。作业:1、整理本文字词,并默写课文。2、请抓住“竹”这一植物的特点,赋予它某种精神品质,写一段(50到80字左右)话。3、学完这课后,你又怎样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呢?写百十字的文字说明自己的想法。(2、3题可选做其一)板书设计爱莲说菊(正衬)君不慕名利莲牡丹(反衬)子洁身自好以花喻人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