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展览美术的流行病展览美术的流行病2011-01-031528展览美术的流行病传染源。体制背景下的某些美术展览。病因。环境因素上世纪中叶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出现的美术组织机构如美协、画院、群艺馆、美术馆等和组织形式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然延用着虽然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措施但组织机制的基本框架、性质和人员组成并无太大的变动。多年来在由这些美术机构所组织的某些展览中一成不变的选送和评选程序、相对固定的评审委成员、代代相传的审美取向和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方式等等致使在评选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者的权力过多干预学术导向评审委集体审美意识的逐步僵化和观念的滞后以及评审过程中存在各种漏洞等等。内部因素传统优良审美基因的不断流失加上过于功利的参展目的使参展画家的学术免疫力急剧下降审美观遭遇病毒的入侵并发生了审美基因的变异。高危人群。体制内待评职称的美术专业人员和待谋差事的美术专业学生体制外需借美术职业谋求生存和获取名利者。潜伏期。前后两次美术展览的间隔时间。传播途径和方式。第一代参展画家既不了解评审员的审美口味也缺乏前人参展经验的参照创作行为极为单纯凭借虔诚的学术作风和长期的实践探索一部分参展画家走出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其中的极少数获得了展览评审委集体审美意识的认同成为第一批成功者。名利的诱惑使第二代参展画家的创作行为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成功经验的引导或干扰。当主动迎合评审员审美口味或直接摹仿第一批成功者绘画样式的第二代参展画家同样获得成功时成功者的绘画样式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审美病毒的复制样本。审美病毒的威力与日俱增并伺机侵入下一代参展画家的易感宿主。不仅如此一些成功的画家也在胜利的恍惚中感染了病毒失去了审美的锐气开始进行重复地自我复制。展览美术的流行病便暴发了。流行病在参展画家中不断蔓延传播范围迅速扩大进而从参展画家波及到业余作者和在校的专业学生。此时强弩之末的病毒才缓缓退场而新一代的流行病又可能开始悄悄登场。类型及临床表现。主题鲜明型传承了前苏联现实主义的创作思路但明显保留着文革艺术的创作遗风死磨硬抠型摹仿古典油画的表现技法而缺少古典艺术的绘画气质和风度大幅面、满构图的精雕细刻型散发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匠气现代艺术表面样式型以陈旧的思维方式去解读西方现代艺术把它肤浅地理解为简单化的技术套路美术家个体样板型直接摹仿历届的获奖作品就像影视节目中的模仿秀…流行病的危害。展览美术流行病的滚滚袭来使多元的、充满生机的当代美术生态逐步趋向单一和贫乏。许多画家放弃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西方现当代美术的研究丢弃了应有的文化姿态和学术标杆既不注重个人艺术涵养的积淀和审美心境的培育也不重视人格精神的自我完善而以投机的行为或取巧的方式重复着角逐展览奖牌的游戏。精致的细节描摹、熟练的形式套路、悦目的色彩装饰、机械的图式重组、乏味的肌理制作…都不过是一项低层次的技术竞赛。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画家方增先老师在一次观展中忧心忡忡地指出现在的中国画是描出来的磨出来的没有内涵审美上是浅薄的面对病入膏肓的情景甚至觉得全身发凉见《中国画出问题根源是画家缺乏敬畏心》。华丽、现代、精致的虚幻画面掩盖了正在发生的最真实的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背后隐匿的则是绘画感受的苍白是画家真情的缺失是个性风格的虚假是艺术灵魂的缺场。这正如当下流行的那些个性签名。依照专业设计师精心设计的签名范本经过多日摹写学成的个性签名纵然有独特的艺术气质、优美的绘画造型、龙飞凤舞的书法线条却早已丧失了那个鲜活的个性。这个已经感染病毒的近亲繁殖的庞大参展队伍面孔雷同脾性相近步伐一致浩浩荡荡形成了一道文化的奇观。而那些审美病毒的复制样本也渐渐地成为了当下最流行的画法和最时尚的画风。流行病的防治。病毒的传染源如果没有得到严密的清理各个传播环节也没有进行适当的遏制或隔离措施势必导致展览美术流行病传播的进一步扩散。曾经局限了前辈画家艺术视野的审美缺陷和陈旧观念与历届展览中新萌生的艺术套路和参展技巧将共同被一些参展画家代代相传最终有可能被处在成长中的美术专业学生或缺乏系统美术教育的某些业余作者误奉为经典。因此清理传染源隔断传染渠道是当务之急。其次应该增强艺术家个体的学术免疫力。中医学认为病毒与感染病毒的细胞是共生的在互相争斗和牵制的平衡中保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运作当细胞的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占据了上风身体的机能就出现了故障。画家只有从传统艺术中继承优良的审美基因不断汲取古今中外的艺术养分增强学术的免疫力并逐步淡化功利之心才能抵挡住病毒的侵袭或在与各种病毒的反复博弈中滋生抑制病毒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