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2024年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02****gc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KB 金币:9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广东省东莞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2024年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docx

广东省东莞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2024年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9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是:A、言论自由B、选举权与被选举权C、宗教信仰自由D、公民的基本经济权利答案:D解析:选项A、B和C都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D选项中的“公民的基本经济权利”虽然也是公民的权利,但通常不直接称为“基本权利”,而是属于公民权利的一部分。因此,D选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2、以下行为中,不符合诚信原则的是:A、考试时遵守纪律,不作弊B、答应别人的事情,努力去完成C、在商店购物时,对商品质量不满意,可以合理退换D、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误导他人答案:D解析:选项A、B和C都体现了诚信原则,即诚实守信、遵守承诺、公平交易。而选项D中的行为发布虚假信息,误导他人,违背了诚信原则,是不道德的。因此,D选项是不符合诚信原则的行为。3、在社会生活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体现在:A.只是为了避免受到惩罚B.能够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C.规则是成年人的事情,与未成年人无关D.遵守规则会限制个人自由正确答案:B.能够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解析:遵守规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受到惩罚,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维持社会的良好运作和秩序。规则的存在是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在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中生活和发展。选项A过于狭隘;选项C忽略了未成年人同样需要了解并遵循适合他们的规则;选项D则误解了规则的作用,实际上合理的规则保护了大多数人的自由和权益。4、尊重他人的隐私权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下列哪种行为不符合这一要求?A.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查看他人的日记B.不随意传播别人的个人信息C.在公共场合保持适当的行为举止D.询问对方是否介意再提出敏感问题正确答案:A.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查看他人的日记解析:尊重隐私意味着要尊重个人的信息保密权和个人空间。未经允许查看他人的私人文件如日记,是对个人隐私的严重侵犯。选项B体现了对他人信息的保护意识;选项C表示在公共场合自我约束,这是对他人隐私和感受的尊重;选项D则是在询问敏感问题前表现出的礼貌和考虑。因此,只有选项A不符合尊重隐私的要求。5、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我国公民的权利受到了侵犯?A.张某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扰乱了公共秩序。B.李某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损害了他人的名誉。C.王某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精神。D.赵某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表自己的观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公民权利的侵犯。根据教材知识,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选项B中,李某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损害了他人的名誉,侵犯了他人的权利。选项A中,张某扰乱公共秩序,是违法行为,与公民权利侵犯无关。选项C中,王某助人为乐,是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的表现。选项D中,赵某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表观点,是正常行使言论自由。故答案为B。6、下列关于法律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法律是道德的体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根据教材知识,法律具有以下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选项D中,法律与道德是两种不同的规范,法律是道德的体现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7、下列哪种行为体现了尊重他人的美德?A.在图书馆大声喧哗B.借用同学的东西未经允许C.听取他人意见时保持耐心与关注D.抄袭别人的作业【答案】C.听取他人意见时保持耐心与关注【解析】尊重他人的美德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如在他人讲话时认真倾听,并给予适当的反馈。选项C中的行为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而其他选项则违反了这一原则。8、当遇到校园欺凌时,正确的做法是:A.视而不见,以免惹祸上身B.加入欺凌行列,以显示自己的强大C.向老师或家长报告,寻求帮助D.自己解决,以牙还牙【答案】C.向老师或家长报告,寻求帮助【解析】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来解决问题,保护自己及他人的安全。向成年人寻求帮助是最为稳妥的做法,这不仅能及时制止欺凌行为,还能得到妥善处理。选项A和B可能会使情况恶化,而选项D可能导致更多的冲突。9、以下哪种行为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行为?()A.小明在学校里欺负同学,殴打他人B.小华在放学路上捡到一部手机,主动归还失主C.小刚在学校里捡到一部手机,交给老师处理D.小李在学校里捡到一部手机,自己留了下来答案: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