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磁学的发展与成就.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古代磁学的发展与成就.doc

中国古代磁学的发展与成就.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古代磁学的发展与成就中国古代磁学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以磁石吸铁性、指极性的发现和对其本性的探索为先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自成体系的连贯性。(磁石:以四氧化三铁为主要成分,磁铁矿)磁石吸铁性的记载磁石有一个区别于别种矿石的显而易见的特性,就是它的吸铁性。磁石吸铁性的发现年代很早,它同静电学里的“琥珀拾芥”现象一起,通常被古代人联系起来比喻事物的本性。由于磁石具有吸铁的特性,因此它也容易被人们发现。古代人把磁石的这种特性比喻做母子相恋,认为“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吕氏春秋·季秋纪·精通篇》高诱注)因此,汉初以前,都是把“磁石”写成“慈石”。《淮南子·说山训》和《览冥训》中还提到“慈石能引铁,及其于铜则不行也”,“而求其引瓦则难矣”。从现代物理学知识知道,磁石之所以能够吸铁,是由于铁的导磁系数远远比一大。铁被磁石的磁场作用后,会感应出很大的附加磁场,也就是说铁本身也成为一个强磁体,因而能被磁石吸引。而铜、金等大多数的金属和非金属,都是一般的弱磁性物体,它们的导磁系数都十分接近于一(略大于或小于一),因此这些物体不能被磁石吸引。对于这一问题,宋代的陈显微和俞琰曾经作了探讨,认为磁石所以吸铁,是有它们本身内部的原因,是由铁和磁石之间内在的“气”的联系决定的(“神与气合”,“皆阴阳相感,隔碍相通之理”)。明末的刘献廷(1648—1695)在他的《广阳杂记》一书中也认为磁吸铁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隔碍潜通”的特性。刘献廷还在他的书中记述了磁屏蔽现象:“或问余曰:‘磁石吸铁,何物可以隔之?’犹子阿孺曰:‘惟铁可以隔之耳’”。刘献廷并且把铁的这种磁屏蔽作用理解为“自然之理”。这种力图用自然界本身来解释自然现象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考虑到当时的科学水平,也只能作出这样解释。对磁石指极性的应用古代中国人不但在认识磁石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而且在应用磁石方面有很多发明创造。我们在前面提到的战国中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说:“郑子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鬼谷子·谋篇》)这是磁石指极特性的最早记载。古代中国人利用磁石的这种特性,采取琢玉工艺手段,将磁石制成光滑的磁勺,把它放在刻着方位的铜盘上,这就是最早的指南器——“司南”。郑子进山采玉,携带司南,可以不迷失方向。到了北宋时期,中国人最先发明了人工传磁技术。这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1031年-1095年)所著的《梦溪笔谈》卷廿四《杂志一》:“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公元1086年的事。在西方,公元1200年古约特才记载用天然磁石摩擦铁棒作指南针;比中国晚了一个多世纪。另外,这条记载说明沈括观察到了地磁偏角。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最早记载。西方是在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时才观察到地磁偏角,比中国晚了4个多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之后不久,便将指南针应用到航海事业上。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追记其父朱服在北宋元符、崇宁间(1098年-1102年)驻广州的见闻:“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使用指南针的最早史证。后来,指南针经过阿拉伯传到欧洲,西方才有航海使用指南针的记载。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遣荆轲以献樊于期首级和督亢地图为名,行刺秦王。在宫殿上,“图穷匕首见”,秦王嬴政险遭不幸。秦统一全国以后,在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16年,秦始始嬴政又连续遭到刺客的袭击。这不能不引起他的警惕。在修建阿房宫的时候,秦始皇根据“磁石召铁”的原理,叫工匠给他设计一种磁石门。据一本专门记载秦汉宫庭古蹟轶事的《三辅黄图》说:“阿房宫……以慈石为门,怀刃者止之。”唐代的《元和郡县志》更具体地说:“秦磁石门,在咸阳东南十五里。东南有阁道,即阿房宫之北门也,累磁石为之。着铁甲入者,磁石吸之不得过。羌胡以为神。”磁石是可以隔着衣物吸引铁镍钴等金属的。阿房宫的磁石门是世界上第一个磁性警卫装置。这种磁性警卫装置在后世曾得到推广实用。防止身怀利刃的刺客混入皇宫,后代不仅在巍峨的宫阙中设置磁石门,甚至在野营的辕门口也安装磁石门。北周诗人庾信在《从驾观讲武》的诗中写道:“开营雁翼,门嫌磁石碍。”阿房宫的磁石门,可以算得上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大创举。可惜它只为封建帝王所垄断,没有丝毫社会性。《晋书·马隆传》记载,公元279年(晋武帝咸宁五年),凉州发生叛乱。晋武帝任命马隆为讨虏护军武威太守统兵征讨树机能。马隆预先派人将大量磁石放置在一条狭窄的夹道上,叫自己的将士们改穿犀甲,然后将叛军诱进夹道。由于叛军“负铁铠,行不得前”,被“留碍”在夹道上,如同中了孙悟空的“定身法”而晋军身披犀甲,任意冲杀,因此轻而易举大获全胜。可叛军却还蒙在豉里,对马隆“咸以为神”。这是将磁石运用于战争的著名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