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庄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8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南京晓庄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pdf

南京晓庄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共南京晓庄学院委员会文件中共南京晓庄学院委员会文件南晓院委[2010]048号南晓院[2010]130号签发人:吕德雄、李洪天关于面向全校师生征求《南京晓庄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2010--2015)》意见的通知各院(系)、部门:经过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多方听取师生意见和开展校内外调研,并经学校办公会讨论,原则通过了《南京晓庄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2010--2015)》(征求意见稿)。现就《南京晓庄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2010--2015)》(征求意见稿)向全校师生征求修改意见。请各院(系)、部门认真组织师生员工学习讨论,并于12月26日前提交意见汇总。书面修改意见请送至办公室,电子邮件请发送至电子邮箱:xiaoban1979@163.com。征求意见时间:2010年12月13日—26日。联系电话:86178124联系人:庄晓华1(此页无正文)南京晓庄学院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三日录入:庄晓华校对:张波2南京晓庄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11—2015)“十一五”期间,学校以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重大举措为契机,加快了建设的步伐和改革的进程,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今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使我校办学更具优势和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事业发展回顾(一)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学校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办学规模稳定增长,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实力明显提高,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校园建设基本完成,办学条件得到改善。5年来,除在建的图书馆和行政综合办公楼外,新校区建设新增建筑面积14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增加3500万元,图书馆藏书增加50万册。学校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效益逐年提高。全日制在籍本科学生由“十五”末的9583人扩大到15300余人,招生地域由7个省份扩大到17个,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由2035人增加到8000余人;非学历教育培训量由5847人次增加到7700多人次。学校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财务状况良好,资金运作较为成功,教学科研投入与教职工福利待遇稳步增长。师资工作成绩显著,科研水平明显。专任教师由“十五”末3的466人增至659人,教授数由23人增至62人;博士由14人增至91人。尤其是近三年来,教授数年均增加10人以上,博士数年均增加15人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了70.3%。教师队伍中,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江苏省教学名师各1人,“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0人,“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4人,“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十一五”期间,共争取省级及以上科研教学研究项目8项、市厅级研究项目96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200余万元,特别是省部级等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立项获得突破;“陶行知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成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南京市基础教育资源网络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立项,显示出较好的科研潜力和发展态势。学科建设初见成效,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7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专业建设受到重视,专业结构逐步优化。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本科专业由28个增加到33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学建设积极推进,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教材5门。教学建设稳步推进,教学评估成绩良好。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教学改革成果丰硕,教学研究成果荣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特等奖各一项,获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一项;2007年学4校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服务社会领域扩大,学校声誉不断提高。学校每年举办面向南京和全国的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论坛,与南京市江宁区共创“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江宁实验区”,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创新与服务”等四个运行平台和“校区合作实验基地项目”等十个合作项目展开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势,并入选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学校面向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和研修,并成为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