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常州市小学体育学科学业质量监测方案(试行稿)一、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与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我市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切实提高我市小学生的健康素质和体能水平。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特制订《常州市小学生体育学科学业质量监测方案(试行稿)》(以下简称《小学体育监测方案》)。二、《小学体育监测方案》适用于全日制小学。以年级为单位,各年级每学年各测试3个项目,具体测试项目由监测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三、《小学体育监测方案》的测试类别和测试项目(见附表1、附表2)(一)小学一、二年级分别在柔韧类、平衡类、上肢力量类和速度类选测3项。(二)小学三、四年级分别在柔韧类、协调类、上肢力量类和速度类选测3项。(三)小学五、六年级的耐力类项目为必测项目(可在该类项目中选测一项),在上肢力量类、下肢力量类和速度类选测2项。四、《小学体育监测方案》测试评分标准与等级评定。按照《小学体育监测方案》规定的测试细则进行测试后,根据《小学体育监测方案》规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见附表3、附表4)。小学采用等级评定法,分为A、B、C、D、E等五个等级,等级评价标准参考附表3的《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等级评价方法及标准》。六、《小学体育监测方案》测试细则(一)小学部分1.纵劈叉(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①场地:平地。②器材:条状物体(如泡沫块等)若干块。规格:宽不大于12厘米,高6厘米。(3)动作规格:自然站立,一腿向前滑,两腿前后分开,以大腿着地,脚面绷直,上体面向正前方,臂放体侧以手扶地。(4)测试方法:双腿能触地者直接在平地上做。不能触地者,将条状物体(可重叠摆放)置于跨下,记录触及物体的高度。每人做3次,取最好成绩。2.立位体前屈(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2)场地:平地。(3)动作规格:双脚并拢站立,两腿伸直,上体慢慢向前屈,双手伸向地面。(4)测试方法:每人做3次,取最好成绩。3.五秒燕式平衡(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平衡能力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①场地:平地。②器材:秒表。(3)动作规格:自然站立,支撑腿向前一步,上体前倾,非支撑腿后上举,抬头挺胸,两臂侧举成燕式,支撑腿要伸直。(4)测试方法:每人做3次,每次坚持5秒,记录最好的一次成绩(详见评价标准)。4.投沙包(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上肢肌肉爆发力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①场地:平地。要求:长30米以上,在一端划一条7厘米宽的白线作为起掷线。②器材:沙包若干个。规格:重量为250克。(3)动作规格:原地单手投掷。沙包必须从肩上方投出,沙包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脚不能超越起掷线。(4)测试方法:每人投掷3次,记录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绩,以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2位数,丈量起掷线后沿到沙包着地点后沿之间的距离。61分钟跳绳(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耐力素质、协调能力、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①场地:平地。②器材:太仓棉质短绳若干条,秒表。(3)动作规格:每摇绳过头、脚1次(方向一致)算完成1次。双脚跳或双脚交换跳均可。(4)测试方法:2人一组,1人测试,1人记数。发令员发出“预备——开始”的口令,同时开秒表计时。预备状态时,考生手握跳绳手把,手腕应保持静止。测试过程跳绳绊脚时,可继续进行,但该次不予计数。记录1分钟完成次数。7.2分钟跳绳(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耐力素质、协调能力、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①场地:平地。②器材:短绳若干条,秒表。(3)动作规格:每摇绳过头、脚1次(方向一致)算完成1次。双脚跳或双脚交换跳均可。(4)测试方法:2人一组,1人测试,1人记数。预备状态时,受试者手握绳手把,手腕保持静止。发令员发出“预备——开始”口令,同时开秒表计时。测试过程跳绳绊脚时,可继续进行,但该次不予计数。记录2分钟内完成次数。10.立定跳远(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下肢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①场地:沙坑。要求:沙坑的沙面与地面齐平(无沙坑也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平地上进行)。起跳线至沙坑近端不得少于30厘米。起跳地面要平坦,不得有坑凹。②器材:尺(如皮尺等)(3)动作规格:两脚自然开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原地两脚同时向前起跳,跳进沙坑。(4)测试方法:每人试跳3次,丈量起跳线前沿到最近着地点后沿的距离,记录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绩。以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2位数。11.25米往返跑(1)测试